第161章清退政策

情道商途 佚名 2044 字 3个月前

结合前二天晚上开车调研的行动,张东峰猜想郑冠华在这二方面都会有一些动作,就是不知是放大招还是出险招?

不过,此时,担当县委副书记不久的纪乐开口说道:“开源还要节流,努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是对的,但这些增收的财政收入,不能过多地用于支付人员工资和奖金。”

“关于执行清退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借用人员的工作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制订相关的清退政策,并认真加以落实。”

郑冠华、欧阳明辉、张东峰都不想立即执行省、市关于清退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借用人员的政策。

一方面,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时间长、问题多、涉及的人员大概有五百多人。这些人如果被清退了,工作怎么办?生活怎么办?

另一方面,这个工作明显得罪人,而且是得罪这么多的人,这么多年已经过来了,为什么现在来搞清退?

张东峰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进行消极应对。也许,时间拖长了,提出这个问题的领导早就忘记了,那么此事便可以不了了之。

欧阳明辉虽然是从京城空降的,但他也不想得罪人,便接话道:“纪书记,关于聘用、借用这些工作人员的支出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我知道很多单位聘用人员的工资,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

纪乐回呛道:“欧阳县长,这些自筹的资金,同样也是国家的钱。自筹资金用于人员工资,根本无规定可依。”

“按照供养比例来算,现在财政供养压力太大了,上面要求进行清退这些借用、聘用人员就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是一项惠民工程,让机关朝着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发展。”

常务副县长钟世明接话道:“精简掉的这些借用、聘用人员,难道不要吃饭了?”

“有些人胡乱执法,盲目决策,让这些人员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再说,基层工作非常复杂、人员辛苦,如果再精简这些借用、聘用人员,以后工作还怎么做?”

纪乐反驳道:“以前没有这么多的借用、聘用人员,工作照样在开展,我查过一些数据,这几年来,各个单位借用、聘用人员持续在增加,总数居然翻了一倍,这是什么概念?”

钟世明分管财政工作,按理来说,应该是他积极支持清退这些借用、聘用人员,要知道,虽说许多单位都是自筹资金来支付这些人员费用,但是,其实上,使用的都是财政经费,只是换个名目而已。

不过,钟世明是本地人,肯定会有一些亲戚朋友的子女、家属在机关事业单位被借用和聘用。

聘用人员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毕竟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上下班时间固定,工作比起企业和从事服务行业要轻松的多,而且身份和地位不一样。

郑冠华作为外来者,和张东峰的想法一样,对于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对于要砸掉别人饭碗的事情,并不想过于认真地执行清退政策,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拖,不说不办,只是说制订完善的、合理的清退方案再执行。

为此,郑冠华便开口说道:“在执行清退政策上,我们没有必要去争第一、第二,也不能成为最后。我的意思是等到其它县、区有了完善的方案,有了成熟的经验,我们进行借鉴,未尝不可。”

钟世明点了点头:“郑书记说的对,这样既可以执行好清退政策,又能阻止意外情况发生。”

让张东峰感觉意外的是,纪乐居然不同意!

纪乐凭什么反对郑冠华、欧阳明辉、钟世明等人的意见?而且这项清退政策明显是得罪人的事情,纪乐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执行?�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