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回,我大部军马与东吴军交战十数场,胜多败少,已经渐渐控制了洪泽湖的大部地区,陆逊兵马且战且退,最后占据洪泽湖南岸的盱眙县城,再也不退半步了。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
为“盱台”(台,音怡),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公元前208~公元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
义帝),建都于盱眙。九月迁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广陵置荆国,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废荆国,置吴国,盱眙先后属荆、吴两国。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废吴国,盱眙改属沛郡。武帝元狩
六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盱眙属之,为临淮都尉治所。
王莽篡汉时期(公元9~公元23年),盱眙改名“武匡”。
东汉,光武帝年间(公元25~公元57年),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从东海郡划出临淮郡故地置下邳国,盱眙先后属东海郡和下邳国。
总而言之,这个盱眙县城可谓是历史悠久、战略地位极其重大,尤其是它的正南方向,便是东吴首都——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