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爹原本答应今日来看十五,还想着找他问问情况,可到现在都”
赵福金话没说完,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喝喊:“皇上驾到!”
“主子!”
“快接驾!”
主仆二人慌忙往外出迎,看到赵佶又只带了亲信黄门前来,他对女儿未婚产子也很烦恼,却又心疼这个女儿。
“爹”
“十五呢?”
“午后闹觉,奶娘抱去哄了,女儿让她抱出来?”
“不必了,朕等会再去看他。”
赵佶说话时把手一扬,示意李萼先行回避,然后与赵福金堂内落座。
看到桌上没来及收的酒具,赵佶抓起酒壶意味深长问道:“小十五满百天,我儿也满了十九,打算一直这么活下去?”
“女儿没问题”
“你没问题,那十五呢?男孩儿长得很快的,知道爹上午为何没来?你九弟今日进爵封王,宫外府邸已快建好,按制明年就会行冠礼,然后搬出宫外居住。”
梁山迟迟不能剿灭,赵佶怕赵福金一直拖下去,就让李萼找机会劝女儿嫁人,自己会安排个老实驸马,但赵福金哪里肯同意,此时又拿赵构封王来点她。
赵福金自然听得懂,但却装傻充楞回道:“九弟这么快出宫了?记得他才十四岁.”
“明年五月就满十五岁,爹还会为他册封王妃,偏偏你就这么特殊?”
“女儿只嫁杨长.”
看到女儿一根筋,赵佶摇头叹息道:“这个杨长,好像的确一表人才,可惜就是身在贼窝,爹怕你等不起!”
“朝廷不是要招安么?为何从年初说到年尾,却没有一点动静.”赵福金声音越来越小,斜着眼偷偷观察赵佶表情,生怕说自己女子干政。
“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与你讲不清楚。”
赵佶果然蹙起眉头,但看到赵福金怯怯模样,便转移话题道:“有件事忘了告诉你,蔡鞗两个月前死在济州,听说被一剑刺中咽喉毙命,也算是有人替你出了气。”
“莫非是杨长”
“你魔怔了吧?怎么可能哪里都有他?不过杨长武艺确实不错,曾经单人独骑杀败数百人。”
“数百人?这么厉害?他受伤没有?”
“朕哪里知道?”
赵佶看到赵福金模样,心急不悦女儿被人拿捏,旋即起身说道:“带我去看看十五,他现在没有爹,朕就赐他个名字。”
“多谢爹”
丢失冠名权之时,杨长正在前往东京的路上,他与燕青、戴宗、乐和同行,带着两车金银去办事,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李师师、宿元景。
经过去年一闹,东京盘查更为严密,好在几人面无刺字,皆慈眉不似强人。
杨长上回在南御街活动过,这次为了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他带着众人来到潘楼街住下。(皇城东南宣德门往东为东角楼,东角楼十字街以东即潘楼街)
众人刚刚住进客店,杨长就让乐和、燕青出门打探情报,了解李师师、宿元景是否在家,以及两人有无特殊,届时可在潘楼街周边兑换。
燕青、乐和前脚刚出门,戴宗就蹙着愁眉感叹:“徐京那五人的嘴把不了门,刚刚楼下就有人在讨论高俅,只怕我们此行麻烦了”
“院长不必忧愁,这都在我意料之中,只要朝廷不给高俅之死定性,就不会影响咱们办事。”
“杨兄不可大意,公明哥哥反复交代,此行务必要完成任务,否则就不用回去,眼下先拿下李师师,还是先去见宿元景?我觉得还是先达天听为宜。”
“呵呵,瞧你紧张的,等他们回来,小弟自有计较。”
戴宗来回踱步很不淡定,而杨长却悠闲地端着茶碗啜饮,他对有人泄密这事丝毫不意外,也在路上想好了说服之法。
下午燕青、乐和归来,杨长把四人召集一起,一本正经说道:“既然两边都在家,那么我们就同时接触,先礼下于人再谈事。”
“接触送礼没问题,但现在高俅之死闹得沸沸扬扬,即便我们有闻参谋的荐书,那宿元景也不一定敢提招安.”
“嗯,去年我们大闹东京,我也担心李行首不肯帮忙.”
乐和、燕青前后表示担心,杨长对着两人玩味一笑,意味深长说道:“我教你们一个妙计,保证他们不会拒绝。”
“是何妙计?”戴宗瞪大了双眼。
“很简单,两头骗。”
杨长嘴角微微一抽,先指着乐和先说道:“你见了宿太尉之后,就说我们已通过李行首,把梁山之事上达天听,官家已经同意招安梁山,他只需要配合替皇帝开口就行.”
就在乐和、戴宗惊讶之时,杨长又对着燕青继续开口。
“你则告诉李行首,就说我们已做好宿元景工作,他愿意帮忙上奏天子招安,但恐童贯、蔡京等奸臣阻挠,所以要先向天子陈明梁山忠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