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怎么回事?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语言关。和其它的战友一样,在抵达意大利后,张廷鹏首先要学的就意大利语,即便是萨沃亚-马尔凯蒂飞机公司的工程师大都会说英语,但不会意大利语,显然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毕竟,机会难得啊!
至于他们搭乘的SM.75,全都来自于意大利军方,应该说是前军方,毕竟,意大利人早已经马放南山了,上千架飞机就那么放在机场生锈,于是李毅安就花了几万美元,买下了这批运输机,进一步扩大了北婆罗洲航空公司的规模,至于飞行员,自然是那些失业的意大利飞行员。
在协议签署后,除了300名留学生需要赴美留学之外,李毅安又从技术组抽调了600名队员进入美国公司培训,他们都是从突尼斯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途。所搭乘的正是萨沃亚-马尔凯蒂公司制造的SM.75,虽然这种飞机是战前研制的三发运输机,看似老旧,但是它的航程远,可以从北非直飞纽约。
“就是亚洲啊,”
张廷鹏诧异道,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图纸还在,技术人员还在,很快,我们就会重新建造他,也许是在北婆罗洲……”
“北婆罗洲?”
“张,你看,这就是我们公司设计的SM.95,就目前来说,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四引擎飞机之一,并不比道格拉斯的DC4差,只是速度稍慢一点……”
尽管这并不是留学,但是张廷鹏仍然显得非常激动,毕竟,能够到飞机制造公司实习,是千栽难逢的机会。
就在张廷鹏等人抵达意大利后不久,北婆罗洲公司与包括波音、福特、西屋等十几家美国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公司将会为北婆罗洲公司培训技术人才。
而那些美国的大公司之所以愿意与北婆罗洲公司签署协议,除了奔着婆罗洲战后重建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杜鲁门打了招呼,那些大公司自然乐意卖给杜鲁门一个人情,毕竟,他们的公司经常接受杜鲁门委员会的调查,这个人情不卖也得卖。
不过在使用意大利飞行员的同时,李毅安还在航空公司内成立的飞行员培训班,用于培训飞行员,飞行员当然也是从特遣队员里挑选,甚至就连同轮船上,也有特遣队的人员在实习。
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有了一切可能。
“巴蒂斯塔先生,为什么我在机库里没有见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