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第三更,求订阅)

原本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已经因为住房的分配而忧心冲冲的赫鲁晓夫早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发展汽车产业了。

这是解决苏联人口问题和住房分配问题的最佳选择,可是苏联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虽然可以从南洋引进,但是引进的技术是否先进还不曾知晓,现在听李毅安这么一说,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赫鲁晓夫犹豫了一下,问道:

“你确定是最先进的吗?”

如果是最先进的技术倒不是不可以考虑。

“62款的大众。”

李毅安口中的大众,当然是南洋的大众,几年前为了加强东宁经济,扩大对美国以及美洲出口,在他的授意下创建了“大众汽车”,至于德国的那个……在南洋一直被叫做“福士”,或者说,南洋人更愿意叫它的音译。

至于“大众”的商标一直被公司注册着,在授意其成立汽车公司后,就直接拿出了这个商标,至于商标嘛……就是上汽大通那个“众”。

而大众推出四门型轿车,原型是李毅安从系统商城里拿出来的一款汽车,当时之所以拿出它一方面是为了技术升级,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快汽车的研发速度。

而这款式主打经济实惠且便利的汽车,一经推出,这款设计优良和简洁的车身的汽车,就受到北美市场的欢迎。

毕竟,1800美元一辆的四门轿车,市场上真的没有啊!而且那款汽车的性能确实非常出色。

价比如此之高的汽车当然受到市场的推崇了。

现在,李毅安直接拿出了这个“王炸”,自然让赫鲁晓夫大为心动,毕竟,苏联的轿车技术是非常落后的,如果能引进南洋的先进汽车技术,对苏联的工业发展那肯定会有所帮助。

在他心动之余,李毅安又抛出了另一个诱饵:

“如果你们采用南洋的厂房设计,那么你们的汽车工厂可以在两年内投产,同时,我们还会向你们转让钢结构厂房技术。”

钢结构厂房!

这是南洋工业界的真正王炸啊!

传统厂房仅仅只是土建施工,至少需要18到24个月,实际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不会超18个月。

而钢结构厂房的建造速度极快,最多只需要6个月,许多通用厂房甚至只需十几二十天!

“两年!”

面对这样的王炸,赫鲁晓夫有些不太淡定。

用两年的时间建立一座年产60万辆轿车的汽车工厂,不仅可以让全苏联人民开上汽车,而且还将会成为他领导下的又一工业成就啊!

可是那台设备……真的很重要吗?

虽然不懂工业,可是赫鲁晓夫也知道“世界上最大”意味着什么,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等回到莫斯科之后,再说吧!”

其实,赫鲁晓夫已经心动了,哪怕不考虑汽车的问题,仅仅只是从如何提高生育率、安抚老职工的角度他也会同意,

况且,这还涉及到他政绩!涉及到他的口碑!

好了,世界上最大的模锻机基本上到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