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果然羡宗又悔又心疼,亲自搬了椅子扶他坐下,“爱卿,身子不好就不必走动了,朝中之事暂由黎相打理,他为人正直,处事稳重,不会有事,你且安心休养,可好?”

羡宗稍稍屈膝,视线与林溪辞平齐,目光相触的一刻他便意识到不妙,匆匆移开眼神,背对着那人起了身。

林溪辞心中冷笑,蹙眉佯出一副不适的苦相,压抑着咳了几声,忙用帕子捂住了嘴。

听见动静,那人果然忧心,回过头来焦急从他手中夺了帕子,一瞧已然晕了片殷红。

“溪辞!你……来人!快去传御医!”

桓一看着惺惺作态的林溪辞,心中也是鄙夷,心道这股子茶味,倒和后宫那些拈酸吃醋削尖了脑袋得宠的嫔妃一样,可莫要把这位万岁爷当成了傻子。

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林溪辞在御医面前被揭穿演技的好戏,还特意寻了太医院中资历最深,为人也最为刚正的老大夫,遣人提点他不可胡言乱语后才为那人诊病。

结果却是,林溪辞因那场无妄之灾伤了元气,坏了身子,也许这次的确是惺惺作态,可他落下的病根却是实实在在的。

“若不悉心调养,情绪受激,大喜大悲,季节变换都将致命。大人这个病怕是难愈,恶症来得急,人走得更急,老臣说句不好听的,也许下一次复发,就该为他备副寿材了。”

居然……是真的。

事后,桓一还曾嘲讽他:“为了让他对你心怀愧疚而死心塌地,你还真是不惜一切代价。”

林溪辞与人相对的气势不弱,眼中却含着一丝悲情的伤感,“我和后宫里那些愚蠢又惜命,有贼心没贼胆的女人不一样。要做,便做的让自己都信以为真。”

光看外表,谁也看不出这样一个优雅温润的人心底藏有如此深的黑暗,连对待自己都是这般狠毒。

不过他的计划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羡宗见他如此,心中百般不忍,为了让他心情舒畅早些痊愈,应许了他许多不切实际的妄念。

在朝中,他过的安生舒心,没有一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连那些因陈太师之死而心怀不满的老臣也都息声闭口,纷纷改投阵营,或是辞官归隐。

照说林溪辞蒙圣宠,一时权倾朝野,又将迎娶貌美倾城的长公主,该是领旨谢恩,此生再无遗憾,然而旁人不知,那朵高岭之花才是他真正的心结。

他选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在与羡宗一同品茶时说:“吾皇,这样的恩宠,臣消受不起。”

羡宗明白,他只是想拒绝这桩婚事,能以清白之身永远心安理得地伴在自己身边,哪怕这场注定无望的感情永远无法开花结果,也是心甘情愿的。

彼时的羡宗没有回答,他知道,慕王就快进京了,等他这个儿子回来,事情也许会出现转机。

慕王萧景渊,便是羡宗的第七子,温文尔雅,才貌双全,未离京时便是他最宠爱的儿子。

当年先皇为让羡宗明白贤明的治国之道绝非出自女人的脸蛋与腿间这个道理,为他娶了一后宫的歪瓜裂枣,致使他到了今天仍是清心寡欲,鲜动情念。

也许是他命不好,天生克子,七个儿子,最后只有两个顺利长大成人。他担心二人留在自己身边得不着福报,早早就给他们分了封地,让他们带着不让人省心的母妃搬了出去,这也就是如今后宫寡闲,而羡宗一年到头也不会去那儿走动的原因。

好在,他的血缘很强大,亲近的儿子女儿都继承了他的俊朗,没有长得太不入眼的。

他唯一留在身边的,就是萧挽情这个被他娇惯得不成样的女儿,想着反正也不打算将爱女远嫁,宠坏了也无妨。

想起当年某位妃嫔辛苦怀胎,到头来却只生了个公主,急得外戚与一帮打算前来讨好的官员直跺脚,却是乐坏了羡宗,不顾祖宗规矩在那妃子宫里守了三天,都乐坏了。

就在人们以为这个小公主的降世会让羡宗性情大变,也许比生个皇子更有用时,宫里传来了噩耗,小公主不幸染病,才不到半月便夭折了。

羡宗悲痛万分,厚葬了小公主,对长女便是越发的好,以至于当时甚至流传出了羡宗重女轻男的谣言。

对此,羡宗只道:“吩咐下去,让顺天府在京城辟谣,那不是谣言。”

可女儿到底是要嫁人,不能继承大统的,这也是羡宗最大的遗憾,所以到头来,还是得指望儿子,那么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慕王也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慕王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此次回京最主要的目的也在于向父皇献殷勤,得了宠,便离皇位更近一步,往后的太平长乐也便唾手可得了。

至于如何能讨他这位强大到连弱点都找不出一个的父皇呢?谋士给慕王出了个主意,说先皇在世时为让皇子远离美色,莫说后宫嫔妃,就连那伺候的宫女都得是模样丑陋的半老姨娘,可说皇上这辈子都没机会亲近什么女子。

临沂虽地处北方,不似江南那般养的都是柔情似水的女儿,但直率坦诚的类型也许更能得皇上的心意,只要寻个性子与长公主相似的美人送进宫里,贴身伺候久了,总能美言几句,就像宫里正得宠的那位林大人一样。

慕王起初觉着这事不大靠谱,毕竟羡宗不近美色是人尽皆知,他这个时候顶着风头送人,未免太司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