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队人马,正在赶往南直隶,杭州府,钱塘县,准备大开杀戒!
青龙率领三百名锦衣卫,披星戴月从京城而来,为的就是诛于慎九族!
于慎和于谦都是钱塘县人,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
最多,就是同是于姓,属于于氏大族而已。
在钱塘县,最大的地方势力,当属钱塘于氏。
而于氏,也只是这几十年里,新发展起来的新兴士族。
当代于氏家主,正是于谦的侄孙,于允忠!
同时,于允忠还是应天府的府尹!
于允忠和于谦的关系出了五服,所以在英宗皇帝清洗于家之时,逃过了一劫。
但于允忠又偏偏是于谦之子于冕的养子,这样一算,他和于谦的关系又近了,算是于谦的养孙了。
在于谦死后,于允忠销声匿迹了整整八年。
后来宪宗皇帝登基后,在一众江南官员的压力下,为了缓和与南方官员之间的关系。
宪宗皇帝被迫为于谦平反,赦免了于谦的所有族人。
但宪宗皇帝留了一手,至死也没有为于谦上谥,也没有为其立碑立祠,只是敷衍地走了个过场。
历史上,到了弘治二年时,手中无权的孝宗皇帝朱祐樘,为了讨好江南文官,才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又给了于谦一个不好不坏的谥号肃愍,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官员年节拜祭。
肃愍这个糊弄人的谥号,并没有让江南官员们满意。
又过了将近一百年,才在万历十八年的时候,哄骗着神宗皇帝,将其改谥为后世常见的忠肃。
忠肃这个谥号,可比肃愍这个糊弄人的谥号,含金量高多了。
这样一来,江南官员们,才算是真的满意了。
言归正传。
宪宗皇帝赦免了于谦的族人之后,于允忠才算是熬出了头。
他先是在江南官员的运作下,袭了杭州卫的副千户,春秋奉祀于谦墓祠,世居杭州钱塘。
又改任兵部员外郎,累官礼部郎中。
历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最后成为正三品的应天府尹。
明朝的府制有一点很特殊,其他省份的府,父母官一般为正四品的知府。
但南北两直隶的应天府和顺天府,父母宫则是正三品的府尹。
正三品,已经是称得上是大员了。
由此可见,江南文官的团结。
于谦为江南的世家大族们,谋取了八年的福利。
在于谦死后,江南的世家大族们,投桃报李。
又是帮助于谦的后代步入官场,又是为于谦争取好谥号,好名声,无所不用其极。
有了于谦这个例子在前,之后的江南文官们,更是为了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自己哪怕是死了,也不要紧。
只要是为了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而死,自己的后代有人照顾,自己的名声有人争取。
这叫什么?
这叫死而无憾啊!
正因如此,于慎才会铤而走险,贸然发动政变。
夺权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出台,利好江南士族的各种政策法令。
而现在,青龙马上就要抵达钱塘县。
覆灭钱塘于氏,就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