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多到明年春末夏初,第一艘蒸汽战舰自远方归来,定型后即刻投入第二艘的建造。
朱允熥心中盘算片刻,瞥向尚未完全反应过来的冯宏朗。
“孙儿明白了,到时会与内阁商议,敲定这事。”
语落,朱允熥却轻巧地踢了踢冯宏朗的小腿。
冯宏朗恍然大悟,连忙拱手鞠躬:“微臣感激不尽。”
朱元璋挥挥手:“适才江上见那些护送倭国奴隶归来的船只,让咱想起任亨泰提议,将倭国洲划分为数道。咱的想法是,倭国洲主岛设两个道。”
“南面两大岛合并为一道,北海岸则单独设道。到时候,朝廷需派遣几位稳重的老臣前往治理。”
朱允熥会心一笑,又看向冯宏朗。
“曹国公目前在倭国洲的工作颇有成效,地方安抚工作推进迅速,看来明年朝廷便能在倭国洲新增四道了。至于稳重老臣,孙儿以为工部尚书张襄应是首选。”
“那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轻笑,补充道:“不论是尚书或是侍郎,都该恪尽职守。工部就是实干之地,你只需为朝廷做好每一件事。”
冯宏朗心头一阵慌乱。
皇上跟太孙仿佛仅凭几句闲谈,就让现任工部尚书明年转任倭洲布政使,而他自己好像又准备升官了。
冯宏朗忐忑地说:“微臣真不知如何当尚书。”
“嘿嘿嘿……”
朱元璋放声大笑,接着道:“你认为该干的事,就点头;不该干的,摇头就成了。遇到看不明白的,尽管训。”
尚书还能这么当?
冯宏朗半信半疑,一旁朱允熥却露出会心的微笑。
论起用人之道,还是朱元璋棋高一着。
“走吧走吧,出来久了,咱家文御跟亦柳丫头定然想咱了。”
朱元璋见事已办妥,摆摆手,悠然离去。
“恭送皇上。”
……
“臣等恭迎太孙。”
“学生恭迎太孙。”
军事学院前,正在授课的武将与众多无课的武生们聚在一起,纷纷向从马车上走下的太孙行礼。
朱允熥神情自若,这里他已不知来过多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