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信国公府内。
“刀……”
“拿……刀。”
府邸正房内外,信国公汤家子子孙孙站成一排。
周围仆人们毕恭毕敬,连大气都不敢出。
府门外,管家们忙着派遣信使,前往中都各功臣府邸报信,更有快马直奔京城应天。
大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此刻已是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
“把老夫刀拿来。”
内室里,一头霜白发丝,面色泛红的汤和,猛地挺直身躯,向着床边妻儿厉声喝道。
“拿刀。”
“取老爷的刀来。”
“赶紧把爹的刀拿来呀。”
床边,汤和妻儿对着门外悲痛的喊道。
床榻上的汤和,闻听此言,脸上闪过一抹笑意,慢慢倒回床上。
“要那把洪武5年随徐王爷征关外的刀。”
洪武5年,身为右副将军的汤和,随徐达北上征战,断头山一役遭遇强敌,战事不利,指挥使张存道英勇捐躯。
皇上并未苛责,反令汤和与李善长共守中都宫殿。
其后北上镇守北平,修建章德城池。
汤和又随徐达挥师草原,定西大败扩廓,安定宁夏,直至察罕脑儿,生擒蒙军悍将虎陈,俘获牲畜无数。
再接再厉,攻克东胜、大同、宣府等地。
连番大战后,汤和因功受封中山侯,这是他成为大明信国公路上的关键一步。
六载春秋轮转,洪武十一年春,汤和晋升信国公,参与国家军政,训练地方兵马。
“取洪武5年的封侯宝刀。”
室内,无需汤和多言,子女已急切对外呼唤。
汤和卧于床,往昔南北征战留下的累累伤疤,此刻似被唤醒,折磨着他的筋骨与心灵,而他脸上却挂着一抹淡然微笑。
就像当年,“大明”之名首次在应天城上空回响时一样。
“还有什么吗?”
信国公夫人谢氏眼含泪光,依偎床畔,深情凝视着夫君。
“真想再回一趟应天啊……”
汤和笑中带着一丝苦楚。
“已派人赶往应天了。”
汤和吃力地转头,望向屋内簇拥的人群,笑道:“徐王爷跟常王爷都走了,老夫也大限将至,但我大明盛世,即将来临……”
最后一句话,他几乎用尽全力。
室内再次被悲泣声充斥。
“刀。”
汤和声音弱得几乎听不见,眼眸搜寻着佩刀无果,渐渐浮现出一抹难以名状的恐惧。
不是面临死亡的恐慌,而是某种连他自己也辨不明的惶恐。
“披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