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历史悠久,起源于朱元璋驱逐元蒙,重振中原汉族正统之时。
朱元璋虽少时学问不多,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重视子女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本堂应运而生,彼时朱标尚未及冠,诸多皇族幼年子弟以及朝中显贵适龄的子嗣均在此接受教育。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朱标成年,参与政务,大本堂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渐渐淡出。
这便是这些年朱允熥与朱允炆他们在东宫另设学堂的原因所在。
眼下,大本堂重启,授业老师的诸般事宜亦尘埃落定。
其余的事,只要循着往昔的轨迹去做就行。
朱允熥领着刘远,脚步悠然穿行在皇宫深邃巍峨的廊道之下,心中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不料,远方忽然间响起一阵呼喊。
来到大本堂,天还没完全亮,距离大本堂晨钟课起尚有约莫半个时辰。
“允熥,没想到会是你最早到。”
大本堂的门槛外,立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少年,年岁与其相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正深情地凝望着他。
朱允熥连忙趋前,躬身施礼,“允熥给十七叔请安。”
此人正是朱元璋十七子,威震一方的大明宁王朱权。
面对这位十七叔,朱允熥丝毫不敢怠慢。
按照历史,不久的将来,朱权将远赴大宁府就藩,继而如燕王朱棣一般,肩负起北方疆域的防卫重任。
与北元残部连年交锋,麾下更有令天下侧目的朵颜三卫。
种种因由交织,论实力,这位十七叔或许还在朱棣之上。
朱权含笑点头,目光温和,“距先生莅临尚有半个时辰,何故早早至此?”
朱允熥答道:“方先生劳心接下授业重任,踏入宫闱,此乃侄儿促成之事。今日首课,自当前来探视一番,确保大本堂诸物皆备。”
“十七叔为何也来得如此之早?”
闻言,朱权面上掠过一抹黯然,目光温柔地扫过大本堂周围景致,道:“你应知晓,不出今年,我即将前往大宁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