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文臣武将全体赞成,怎么划分红薯种植

这可真是大明朝多年未见的大场面。

文官们心中正暗自惊讶,却见武将队列中,又有几位功勋赫赫的将领陆续走出。

跟在徐辉祖和汤醴背后,表示赞同。

陛阶之上,朱允熥眼眸闪烁光芒。

他预见到汤醴或许会挺身而出,却不曾预料到徐辉祖竟也会站出来声援自己。

这确实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

朱允熥的视线越过殿堂。

恰好,徐辉祖也在此刻抬起眼帘,二人在无声中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辉祖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既有无奈,却又带着一份甘愿。

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首先,中山王府本就出自军旅世家。

朱允熥提议让从南征归来的伤员担任应天府粮长,这对于中山王府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支持皇太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众多军中兄弟前卖一个情谊。

另一方面,红薯产量极高,虽然明年首要是种植在应天府,但谁说不能同时也在交趾推广呢?

当年自家那位单纯妹子,放弃了30多万亩田地,换来了以中山王府为主导的海船制造业,可田地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山王府名下。

30多万亩田,即便只有一半种红薯,也能收获几十万石粮食。

而最深层的原因……

徐辉祖轻叹了口气。

一切还不是为了那个出人意料的妹妹。

虽然眼下中山王府还能在朝堂上保持清誉,远离是非,但那次事件之后,中山王府真的还能独善其身吗?

不过,不论如何,现在功勋武将们的立场已明。

用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员担任地方粮长,这是一份难以放弃的利益。

哪怕他们清廉自守,不图私利。

这也将增强他们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廷议就是大臣们的各种主意最后都汇集给皇上。

皇上金口一开,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如今大将军们都已表态,皇太孙想在朝堂上推动这事,好歹算是有了点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