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善不禁撇嘴,又朝另一边望去。
则是通政使祝瑞。
祝瑞察觉到吏部尚书那幽深的目光,没多想便拱手致意,随即仰头望向那片万里无云的天穹,似乎在探寻天空的独特之处。
翟善至此打消了寻找聊天对象的念头。
他抖了抖衣袍,一头扎进了通往奉天门的小道。
奉天殿前的御门听政,除了国家大典,便是规格最高的朝会了。
皇上亲自主持,太子伴驾一侧,应天的文武官员无一缺席,上直亲军卫更是加强警戒。
随着群臣穿越午门,直至奉天门前,整个皇宫的布置已臻完善。
身披铠甲的上直亲军卫遍布奉天门内外,沿着殿堂的台阶上下守卫。
更多甲胄士兵分列奉天殿四周,形成整齐的一线,从奉天门一直延伸到午门。
而身穿飞鱼服,手提绣春刀的锦衣卫,按照奉天殿台阶的中轴线,护卫在百官与皇上之间。
皇宫之内,旗帜飘扬,四处静谧,庄严而神圣。
四位鸣鞭校尉分立于奉天殿南面的奉天门下,左右各半,手握鸣鞭,面朝北方。
教坊司在丹墀的东西两侧摆好了乐器,朝向北方。
仪礼司则将同文,玉帛案设在丹墀东侧。
华盖轻摇,龙椅置于丹墀中央。
龙椅左侧,一把交椅静候,那是朱标的席位。
当最后一员官员步入奉天门,四名鸣鞭校尉缓缓转动着手中的鞭子。
朝议监察御史穿梭其间,纠正错误站位或不当行为的官员。
清晨的微风带着露珠的清新,四周一片寂静。
御史们逐渐退出官员行列,二十四衙门的太监则开始传递信息。
那些由黄丝编织、鞭梢涂蜡的长鞭,在士兵们的挥舞下,像波浪一样翻滚,起伏不定。
晨雾渐渐弥漫宫廷,凤台鸾阁若隐若现,祥云瑞气缭绕奉天殿,恰似轻烟环绕御柳,晨露润泽宫花,迎接剑戟林立的壮观场景。
与此同时。
奉天门外,鞭策校尉们正全力挥舞着手中长鞭,每一鞭都灌注了源自周朝礼制的古老技法。
让鞭声在奉天门下震响,穿越千年时光,从周朝直达大明洪武28年的当下。
第一鞭响起,仿佛是历史的回音,穿越时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