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安扬了扬眉,淡漠地扫视了午门前聚集的文臣。
圣旨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到来?
茹瑺使劲掐了下正在昏迷中的翟善。
“哎哟。”翟善痛呼一声,迷茫睁眼,还没来得及说话,茹瑺便压低声音说:“皇上有旨。”
翟善眼神一怔,转头望向身旁的刘建安。
刘建安见翟善醒来,笑道:“吏部尚书醒得巧啊,刚好,咱家可以宣旨了。”
任亨泰眼睛通红,泪痕满面,使劲抻着脖子,急于想看清圣旨内容。
翟善等人则忙着整理自己的官服。
一名小太监站在刘建安旁边,对着一众大臣们高声喊道:“圣上有旨,众臣接旨。”
刘建安双手一展,摊开圣旨。
“都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孔家背弃咱,天下士子背弃咱,但咱从未背弃你们。大明百姓生活艰辛,只求温饱。你们吃多穿好,他们就得少吃少穿。”
“这是咱所不愿见到的,因此咱今日决定,朝廷将增设学堂,想读书之人必须先填饱肚子,再到学堂念书。”
“至于考取了功名的,不能做官就自谋出路,或下田耕种,或开店算账,或参军效力,不再有任何厚待。钦此。”
皇上决策,玉玺加封,旨意明确,即是政策。
眼下由刘建安宣读的圣旨内容,明日将传遍应天府各部衙门,并通过邸报发到明朝十四道的地方衙门。
如此,天下皆知。
那些在午门前企图以静坐抗议的大臣们,上一秒还安慰自己这只是太孙的个人意愿。
下一秒,皇上圣旨已宣。
皇上没有召开庭议,就连六部、五寺、三法司的主要大臣都未事先得知,圣旨便下达了。
刘建安没给大臣们靠近机会,宣读完圣旨,便俯视着那些尚书大员:“各位大人,皇上的意思可都听明白了?”
翟良真想再晕一回,可偏偏脑子清醒得很,迷糊地颔首应道:“臣等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我这就回去复命,诸位大人随意。”
刘建安抖了抖衣袖,转身便往午门方向踱去。
午门外,朱高炽双手抱胸,眼神里藏着几分深意。
一旁的朱尚炳扯了扯他的衣角,朱高炽微一侧头。
朱尚炳好奇道:“要有大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