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扫一眼怀王,问道:“石卿,方才御史台奏本,说是吏部尚书之子当众行凶,可有此事?你可曾查过?”
“回皇上,确有此事,臣已经把赵华海抓捕归案,人证,凶器,以及死者身份,都已在案,除了一些细节,其它的都已调查清楚。”
石抱石略一思索:“事实清楚,辩无可辩,赵华海也承认是他杀了死者,但又总是口呼冤枉,臣还没有查清,他所谓的冤枉,从何而来。”
皇帝微挑眉:“哦?凶器和证以及死者身份,都俱已查明?”
“回皇上,正是,”石抱石朗声回答,“证人乃是肃王府的小郡王顾川霖,凶器就在赵华海身上。”
怀王看向赵尚书,眼神中难掩惊讶和怒意。
竟然还有人证,还是顾川霖?
这个赵尚书,为何都没有提到这个?
赵尚书额头渗出冷汗,低着头,谁也不敢看。
“川霖?他当时也在?”皇帝问。
“回皇上,正是,臣接到报案过去查看时,小郡王还在,把事情一五一十说得清楚,臣问过舞坊的一些人,也问过赵华海,和小郡王所说都一致。”
“死者是何人?”
“回皇上,死者姓方,名洋,是原江南知府方黎之子,方黎此时也在来京路上,臣昨天晚上已经命人连夜去通知他。”
“原江南知府?”皇帝道,“朕对这个方黎也有些印象。”
皇帝转头看怀王:“朕记得今年夏季交赋税时,怀王特意提到,江南税额完成得不错,还说今年蚕丝量多且质优,蚕农和绸缎商收益都不错。”
“回父皇,的确如此,方知府是个好官,为官多年,深受地方百姓爱戴,这次调任来京,百姓们还依依不舍。”
“既然要来京,就好好配合京兆府,查一查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为苦主,自该给他一个公道。”
石抱石道:“是,臣谨记。”
皇帝又看向赵尚书:“赵卿,你身为吏部之首,朝廷大员,自当为官表率,好好配合京兆府,不可推诿不可为难,此事最后结果如何,要向朕说明情况。”
“……是。”赵尚书心都沉下去。
“若无其它事,就退朝罢。”
百官口呼万岁,皇帝看着石抱石脏了的朝靴,偏头对宋公公道:“赐石卿一双新朝靴。”
“是!”
“京城繁华,不只因为街面上店铺多,百姓安居,也因为道路畅通,条条通达。
众卿若是在上朝见朕的路上都遇到险阻,那就不只是京兆府的责任,而是包括朕在内,众卿在内,都应该好好自省自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