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都认为封锦寒答应和大楚和亲是一件不会有任何损失的事情,大楚之前与大盛势均力敌,即使如今战败,也是百足之虫,如果能因为和亲,日后跟大盛和平共处,其利定大于弊。
封锦寒面露难色,不想接纳大臣们的建议。
“这大楚三番几次来扰我大盛,朕只怕这也会是他们的计策之一。”
“况且,朕已有心悦之人,想必诸位爱卿也早已知晓,朕不会随意纳妃的。”
思考片刻,封锦寒不认为这是什么利国利民的上策,更何况他心中早已有了那个人。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阵喧哗,大臣们七嘴八舌,各说各话,但大概意思都一样,还是想要再劝说封锦寒。
更有甚者,直接对楼嫣然加以诋毁,想借此来让封锦寒忘记楼嫣然,纳大楚公主为妃。
封锦寒忍无可忍,一声“退朝”,径直离开。
大臣们见状,纷纷不知如何是好,但已经有几个时常谏言的大臣赶着去御书房,试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封锦寒。
与诸位文官一同上早朝的一名武将,紧赶几步比他们先到封锦寒面前。
“你如果是要劝说朕,还是先回去吧。”
“皇上,臣并非此意。相反,臣认为,皇上何不利用此事来刺激楼姑娘呢?”
闻言,封锦寒将目光从满桌子的文书移到了武将身上。
显然,封锦寒对他说的话很感兴趣,微微抬头示意他起身继续说下去。
武将心中一喜,赶紧起身。
“臣认为,皇上可以假意答应和大楚公主和亲,将此消息传入楼姑娘耳朵,如若楼姑娘也心悦皇上,臣想她不会不出面阻止。”
武将对自己的想法非常自信。
然而封锦寒径直否定了他的想法。
天子一言九鼎,他当真是以武将的说法赞同和亲一事,之后再跟大楚辩解这都是假意为之,一旦触怒大楚,只怕又免不了一番战争。
胡闹,简直就是以大盛的百姓安危开玩笑!
“皇上,如今大盛的势力,根本就不必惧怕大楚,而这和亲一事的同意权,也在皇上的手中,皇……”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