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收留江洋,共赴秋闱

这时一直在二楼观战的林瑞走下楼,他上前去劝开二人,并提出书生可与他同住,不过需要打地铺。

书生心知再吵下去也没法解决晚上无处落脚的问题,马上同意了。

他们带着书生回到楼上房间,听见他肚子打鼓的声音,拿出行李中的干粮给他充饥。

书生顾不得客气,三两口就吃光一个馒头。肚子里有食了,他也回过神来和大家攀谈:“我姓江,单名一个洋字,家住铺前村。此行是去阜康城参加秋闱。多谢各位慷慨收留,我今晚才有个落脚之地,不至于露宿街头。”

林瑞给他倒了杯热茶,方才说道:“我叫林瑞,也是去赶考。这位是我内人,另两位是随行的家丁。”

江洋喝了口茶,和林瑞二人聊开了。小二送来一床铺盖后,洛言和妙芙也告辞回房休息。

舟车劳顿,大家沾到枕头就睡着了。

翌日清晨,米大春备好马准备启程。

林瑞见书生背着行囊徒步,便叫他上车同行。

“不必了,多谢林兄昨晚见义勇为、好心收留我,这我都已经无以为报,断不可再欠人情。”江洋拒绝,准备开拔。

“你这书生真是矫情,赶快上来我们好出发。”米大春心直口快,“这离阜康城还有一百多里地呢,马车也得再跑两天。以你这脚力走到阜康城,秋闱都发榜了。”

林瑞也跟着劝了几句。最后江洋恭敬不如从命,但他不肯坐到车厢里,非要和米大春一同坐在车夫位置。

大家免得他不自在,也就随他了。

接下来的路程,大家相处久了慢慢熟络起来。

不过更多的原因在于江洋根本是个话痨。完全不像林瑞的寡言少语,这个江洋的嘴就没有个闲着的时候。

刚出发的时候,他先是试探着跟米大春搭话。没走上五里路,米大春的基本资料和前二十多年的大概经历他就摸了个门儿清。江洋还和他讨论起晋东的风土人情。

之后他就回过头,扭着脖子透过车窗和林瑞交谈。两人一会儿吟诗作对,一会儿讨论时事政局,好不热闹。

洛言十分好奇,他话这么多还不怎么喝水,口不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