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很满意,崇祯派卢象升去总督新军,要是卢象升发现调动不了,那就尴尬了,那不仅仅是打了卢象升的脸,还打了崇祯的脸。
好在这些参谋人员不是白痴,朱慈烺的命令及时传达,他们理解的也很到位。
而到底是关口内设伏还是关口外设伏,对于朱慈烺来说,都不是问题,反正他又不在现场,到底哪个更好他也不知道。
经过一年的听政和讲武堂教材审核,朱慈烺已经告别了当初的军事白痴,但是说道精通,那还差的很远。
朱慈烺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是靠天分的,你努力很久,可能还不如人家的一个灵感爆发。
朱慈烺只需要知道,卢象升是一个激进派,他会带着新军勇往直前,孙承宗是一个稳健派,他会带着旧军查漏补缺。
要是默契协作,那么这一战,十拿九稳,要是各怀鬼胎,不好意思,新军也有足够的自保之力。
这也是朱慈烺急调李若琏回京的原因,这个时候情报才是头等大事,今年搞得那个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确实寻到了几个四肢特别发达的家伙。
但是确一个个肌肉都长进了脑子里,对于情报工作缺乏一种灵动的天分,朱慈烺打算过年之后把他们扔进讲武堂回炉一下,然后派到新军中去任职吧。
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去当武将吧,朱慈烺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朝不保夕,没有心腹没有人用的小太子。
手下直接掌握着十几万人,间接为他服务的人更多,现在朱慈烺已经是一个不缺人才的小太子。
按照卢象升和参谋部的计划,这一战会发生在今天夜里,崇祯八年到崇祯九年的这个跨年夜,注定不会平静。
这一战关乎历史走向,也关乎大明的气运,还有朱慈烺自己的气运,若是失败,很可能这一年的努力和这七年的隐忍都付诸东流。
大厅里一下子陷入安静,这些少年见太子收到一封急报之后,就陷入了沉默,自然不敢在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