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不才,只看了一眼,觉得……应该是《素书》。”田心凝视着那卷竹简,轻声回答,然后又望向老者,“……相传是黄石公授予张良的《太公兵法》。”
老者笑而不语,盘膝而坐,静默良久,徐徐说道:“依你所见,此事尚可属实?”
田心犹疑了一下,历史对于黄石公的记载并不详实,而《史记》中所记载的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更是玄之又玄,而张良是否确凭此书而佐刘邦定天下,也都无从考证。
“历史多为后人所记载,而后人并未亲身经历过,只能尽己之所能,广征博引,汇统前人之记载。可供参考,却也不能尽信。”
田心只是突然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如果将公司比喻成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她勉强也可算个史官,公司的大小事件都需要由她记录,而她也亲历了公司的发展,尚不能尽述实言。
想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赞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史记》应该也不能尽其然。虽然司马迁本着“实录”的精神,可是他毕竟没有参与过之前的历史,也只能在前人所记载的基础上力求真实而已。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其真,其假,焉需求哉!”
说罢,老者闭目,双手置于丹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这应该是属于“大三昧印”吧。
“善人者,不善人……”田心口中默念着,原来是老子《道德经》中的语句。
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而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他的教导,不珍惜他的借鉴,即使聪明绝顶,也是最大的糊涂,这就是重要的深奥道理。
哦!田心恍然若悟,是啊,历史既已成为历史,又何需费心去求证其真实程度呢。将历史记载中的善人作为自己的老师,不善人作为自己的借鉴,足矣!
真是遇到高人了!田心虽熟读《老子》,却不得其要妙;研读历史,却只当是兴趣爱好,而不能为己所用。而眼前的这位老者,只一句话就道出了老子的玄妙思想,及历史的价值意义。
田心不禁又替战乱时期的英雄们所感慨,尤其替大将韩信慨叹,心想如果他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智者,或许他的命运就能够改写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啊?”
田心失声惊呼,是巧合吗?她心里正替韩信叹息着,而老者却一语道破韩信的失败。难道他能看透别人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