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两千年的历史

第一件是一面铜镜,据说是清康熙年间仿制汉代的工艺制作的。

现场的两位青铜器专家都坚持认为这面镜子是真正的汉代文物,因为它的形状和表面的包浆都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然而,高兴对此持有异议,并且极力反驳。

争论的结果是双方都不肯让步,直到刘老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这件铜镜的年代定为“清朝或更早”。

接下来,大家的目光转向了屏幕上展示的一组青铜戈。

这两件武器外观质朴,锈迹自然,显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

高兴向在场的专家们介绍了这些物品,特别是夏老师和袁老师,他们可能是唯一会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这次,夏老师没有表态,而袁华老师则举手发言。他指出,如果他的记忆没错的话,这组青铜戈应该来自于双堆集镇马圩村的一个考古发现。

那里曾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吴越交战的战场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戈,其中一些后来流入民间。

袁华甚至提到自己手中就有几件这样的青铜戈,因此他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

袁华的话给在场的其他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开始倾向于接受他的说法。

高兴对袁华的细致观察很是赞赏,但随即又抛出了不同的观点。

高兴指出,这组青铜戈实际上很可能是现代仿制品,即便它们看起来像是真品。

他认为,如果真是从双堆集镇马圩村发掘出来的,那么多年的埋藏应该会在其表面留下更多的痕迹变化。

对于袁华手中的所谓同款青铜戈,高兴大胆推测那也可能是复制品,并挑战袁华展示他所谓的真品来验证。

面对高兴的质疑,袁华显得有些不悦,拒绝了展示的要求,还暗示高兴可能误解了他的身份。

尽管如此,高兴依然坚定地表示,他并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并且继续与袁华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呵呵。”袁华轻蔑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也许您是故意装糊涂呢。”高兴接着说,“毕竟买到假货谁都不会高兴,即使是国宝专家也不例外。”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直刺人心。

“哇!”在场的其他专家惊呼出声。

贺老师瞪大眼睛看着高兴,心里感叹:这年轻人真是斗志昂扬!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都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然而,高兴却显得十分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