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唐忙着包装的时候,高兴迅速地扫视房间里的其他陈列品。
之前指出两件赝品的细节,是为了测试老唐的专业知识,这是汪大师教给他的技巧,叫做“投石问路”。
结果显示,老唐并非泛泛之辈,在鼻烟壶上的造诣颇深,店内的真品比例甚至高于一些大型古董行。这让高兴对店内其他藏品的兴趣大增。
不过,左边柜台上的瓷器却让他失望。
虽然有几个近代民窑的青花瓷是真的,但既没有名家之作,图案和造型也不出众,不足以吸引高兴的目光。
仿制明清官窑瓷器的假货泛滥成灾,数量远超真品,所以高兴对这部分并不抱太大期望。
但他相信,像老唐这样的店主,一定还有更多值得一看的宝贝未被发现。
在大柳树下寻找官窑瓷器,就像是在大海里捞针,2024年的今天,这里早已被无数专家翻遍,想找点什么遗漏的宝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金属造像的问题更加明显,高兴就发现了几件藏传佛像,它们不仅造型怪异,而且主题也显得不伦不类,如果让虔诚的佛教徒看到,肯定会找老唐理论一番。
面对一柜又一柜的佛像,高兴的心情逐渐冷却。
然而,当他转到下一个展示窗时,他的目光被一件神秘的器物所吸引,希望之火再次燃起。
在一个方形透明玻璃罩中,静静躺着一个长约十五厘米的圆柱形物件。
初看之下,它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真正的古董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件也不例外。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它的古老气息。
这是一件由玉石和铜制成的古代装饰品,两端是精美的玉质,中间则是铜制部分,上面覆盖着岁月留下的锈迹。
玉石上雕刻着螭龙与云纹,这些图案暗示着它曾深埋地下,历经时间的洗礼。
而铜的部分则有明显的断裂痕迹,玉石与铜连接的地方设计成锯齿状,显然是为了加强固定效果。
这件名为“玉嵌铜輗軏饰件”的文物来自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992年,它原本是用来联结马车部件的重要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