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负责任的回答

高兴听了大哥的一番话,心里也不由得暗暗称奇。

显然,这位大哥对瓷器颇有研究,知道在找不到铁锈斑的时候,可以寻找火石红,也就是古瓷上那种特有的橘红色痕迹。

这种颜色是古代瓷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特别是在元、明两代的景德镇和龙泉瓷器中常见。

因为那时的瓷土含有高岭土,在高温烧制后,暴露在外的部分会形成一种容易氧化的矿物晶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火石红。

高兴点头表示理解:“没错,火石红的存在确实可以作为老物件的一个参考,但它不能单独证明一切。”

“完全正确。”大哥回应道,“古董鉴定讲究的是综合判断,只要有一处疑点,那整个物品的真实性就要被打上问号。”

接着,高兴把话题转向了器型:“那么,关于这件瓷器的造型……”

他微微一笑,想要以轻松的态度继续对话:“会不会觉得它有些超出了传统瓷器的常规呢?”

大哥显得十分惊讶,似乎没想到有人会对这个方面提出疑问,“你竟然质疑它的器型?”

“对于这种磨盘式的器型,我确实不太了解。”高兴坦诚地说,“这在瓷器里很罕见吧?”

大哥环顾四周,询问其他人的意见,众人纷纷摇头,确认从未见过类似的瓷器。

“既然如此,那器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哥说道:“也许它就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呢?”

高兴明白,当对方坚持认为某件东西是稀世珍宝时,任何反驳都难以改变其信念。但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他需要给观众一个负责任的回答。

“虽然理论上孤品是可能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高兴解释说:“我们对待每一件文物都应该持谨慎态度,确保其历史价值得到正确的评估。”

在文物鉴定的领域里,高兴是个行家。面对眼前这件声称是元代青花瓷器的作品,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这瓷器的胎土不对劲。”高兴说道,“它用的不是元代常见的细腻白麻仓土,而是现代的瓷土,这一点可以通过化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