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让镜头转向你父亲。”
面对视频中出现的这位中年男子,高兴尽量保持着严肃问道:
“大叔,这件宝贝有什么来历呢?”
“高先生您不知道吗?这是三星堆的千里眼顺风耳啊。”
宝友的父亲认真地解释道:“这个文物的设计可是全球闻名的!”
“哦,原来是三星堆的文物。”
高兴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然后追问道:
“那这样的国宝,是怎么成为您收藏的一部分的呢?”
为了搞清楚宝友父亲的“病症”,高兴首先得了解具体的情况。
即使都是所谓的“国宝帮”,每个成员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有些是为了梦想着一夜暴富,将普通物件幻想成绝世珍品,而且往往没有合理的依据或联系。
黄花梨大爷的故事堪称经典,有人竟然把酸枝木认作黄花梨,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有些人是被误导了,就像那些购买河东集团所谓的“工地老头三件套”的人一样,上当受骗而不自知。
还有些人则是在为自己的收藏失败找借口,编造故事来安慰自己,仿佛这样就能弥补损失。
最近,高兴在长安结识了一位老师,学到了一个识别古董真伪的小技巧:追问物品的历史。
一次,一位大叔声称某件物品是祖传之宝。他的儿子在一旁听不下去,忍不住笑道:“爸,我记得这是你去天府旅游后才有的吧?”
“难道咱们的祖先本来就是巴蜀人?”儿子打趣道,“你是回天府挖了咱家祖坟吗?”
“你懂什么!”父亲反驳道,“这件东西在我家里已经流传了几十年,只是没轮到你罢了。”
“我看你根本没有鉴赏古董的眼光,给你也是浪费。等我走了,就捐给博物馆。”父亲甚至搬出了年龄和遗产的问题,让儿子无言以对。
高兴插话说:“既然是祖传的,那大约传了多少年呢?”
“从我父亲小时候就有,到现在应该有七八十年了吧。”
考虑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史,首次发现于1929年,主要发掘活动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兴提出了两个可能的时间点:
“这件东西要么是早期发掘后流入民间的,要么是五十年代考古队的工作成果。你觉得是哪一个?”
宝友的父亲选择了那个更难验证的说法:“应该是早期发掘的时候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