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这个墓肯定比农家乐更有价值。”高兴补充说,“我认为申请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没问题。”
听到这里,宝友似乎明白了墓葬的价值。“我懂了,高老师。我会考虑上报,这样它就不会被拆除了。或许几百年后,它会成为村里的一个景点呢。”
高兴对宝友的大局观感到钦佩,给出了大拇指,“兄弟,你这想法太棒了!”
宝友感谢了高兴,准备离开,但就在转身前,高兴突然注意到了一处细节。
“等一下。”高兴叫住了宝友,“刚才在牌楼前面,是不是有一块石板?”
“是啊。”宝友将镜头转向地面,聚焦在那块石板上。
“你看出来这是水泥板了吗?”高兴问道。
墓园中的其他结构都是用青石建造的,唯有这块显得格格不入。
宝友检查了一下,确认是水泥的,“但这不是我们家放的,家里人很少来这里。”
弹幕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华夏水泥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1921年才有了国产水泥。这时,高兴注意到水泥板上的1980年。
这个时间点让他想起了这家人的历史:墓主人的后代在次年,也就是1981年,就移民国外了。
看起来这块石板并不是宝友家里人放的,而是后来有人特意放置的。
“老师,这里下面好像有空腔。”
宝友轻轻敲了敲石板,有了意外的发现。
“真的空吗?再敲一次让我们听听。”
宝友依言而行,手机麦克风紧贴着石板,清晰地传来了“咚咚”的声响。
这声音证明了两件事:一是石板下确实有空间,二是石板本身并不厚重。
高兴心中一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有撬棍吗?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撬起来看看。”
“这合适吗?”宝友显得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