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以文服人

眼下这种场面对蒙毅来说并不稀奇。

“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这么多士人。早上来一遍不够,中午来一遍。晚上再来一遍。”

来人激增,看守城门的守卫那是压力倍增,一刻也不得闲,就得看着。

守卫盯着黑眼圈围着这些士人,眼看着来人越来越多。不知道太子未来顶不顶得住,反正他们是受不了了。

来的人太多了。

蒙毅闻言,自然忍不住出言教训。

“你也不看看,写这诗的人是谁。那可是恒阳君。”

“恒阳君文采出众,写的诗文至今没有人超过他。等到这首诗传遍齐鲁大地,到时候就会吸引更多的士人前来。”

“身为守卒,食用俸禄,岂可轻易就发出抱怨之词,影响其他人的士气呢?”

“若我是你的长官,你今日必定遭受严厉的责备。”

士兵们见到中大夫过来,纷纷将头低下来,连连赔罪。

这时,一位陈姓男子他也向蒙毅这边望了过来。

‘哪来的毛头小子,如此傲慢?’

这人看过去,发现那说话的长官倒是和秦将蒙恬颇为相似,只是性格嘛,大相径庭。

蒙毅望着这个陈姓男子,此人身长九尺,相貌不凡,双目炯炯,一看就不一般。

姓陈的看到蒙毅,也一眼就洞穿对方内心。

此时此刻,临淄城门前,恰好有两只骄傲的大公鸡,它们互相踱步,彼此用眼神打量对方。

在仔细观察对方强健的双腿,锋利的喙后,它们彼此心领神会,各自骄傲地迈着大步向不同的方向走去。

战国时代的男人,哪个又是好惹的!

一言不合就揍你,三言不合送你下九泉。

蒙毅驱车离去。

陈余则听人的宣扬,亲自来城门口观望这位秦国太子的文采。

因为人太多,大家都得要排队才能仔细品味。而且规定了必须边看边走,不得逗留。

所以有些记忆力不好的人,一天要来好几次,排队很多次才能把完整的诗文记录下来。

只见城门上挂着的告示牌上列了一长排文字。

最右边竖着列着《度关山》三个字。紧接着就是原诗了!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陈余读罢,不住地捋须,双目闪着精光。

陈余看完之后,立刻就在秦军的驱赶下离开了。

他回到了酒肆里,问静坐在席上一位年长的士人。

对方比他更具威严气势。

“诗我读了。伯夷我知道。可许由是谁啊?”

“许由,这伱也不知道吗。”年长者睁开眼睛。

“我读的书少,只有儒家经典罢了。”陈余无奈地低头。

他就是半个士人而已,只是比士人聪明许多。

年长者感叹一声,捋须道,“许由是上古时期一位高尚清节之士。”

“尧帝知其贤德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

“后人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就是隐居不仕者。”

陈余文采不好,可是记性很帮。那些字都在他的脑海里印下来了,他忍不住头皮发麻。

“恒阳君到底是读了多少书,才能写出这么养好的诗文来。上次那篇《观沧海》,已经让我佩服不已。这次又来一篇《度关山》。”

“实在是了不起。说他是当今天下士人第一也不为过。”阁楼外,又一批士人看完回来,在廊道里发出高声的惊叹。

张耳捋须,“是啊。他确实很了不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让对方值得佩服自己的地方。

当然,只有很少的人受到所有人崇拜和尊敬。

有人是靠着金钱,有人是靠着地位,有人靠着权力,有人靠着名声。

但是因为这些而得到众人崇拜和尊敬的,其实算不得什么。

因为那些东西并不是他们身上固有的。

假使众人都崇拜一个有权力的人,那么他们实际上崇拜的只是这个人的权力。一旦掌控权力的人换了,那么他们崇拜和佩服的对象也会随之改变。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立足,凭借自己的品德立身。

这些东西,是他们身上别人所拿不走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样的人才更被世人看重,尊敬,佩服。

张耳也非常佩服扶苏本人的才华。

“在还没有正式召集百家之前,先发个帖子,表明自己以文会友。先写一篇文章给天下士人看看。”

“上来就要以文服人,以此争夺自在天下士人面前的话语权。”

“可谓非常高明。”

张耳仔细分析着。

“不过,我们两个也应该走了。”

“为什么?”陈余大惊。

“你觉得你的才华能够比得上恒阳君吗?”

“不能。”

“汝与恒阳君孰位更高?”

“恒阳君乃一国储君,我非商非士,何以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