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像是想到了啥,摸了摸边儿上的碎布,又道:“不过,等着过些时日能做棉靴卖棉靴,那种做得快,一天只做棉靴,一人一天能做两双,能卖个十文。”
终究,这不是长法,且如果只是指望着这点碎活儿,养家糊口都是难事儿。
似乎杜柳氏也看出了月儿脸上疑云,她又笑了笑,大咧咧的说道:“先前没有月儿的时候,咱上哪儿还能再挣着旁的钱,眼下,咱这又不用干多累的活儿,天天那山上逮的野味儿卖了还能家家户户分银子,多好的事儿啊。”
“月儿,该回家吃饭了。”
元卜方才回家了一趟将工具放回屋里,出来喊月儿回去吃饭,刚好便遇见她在村口跟张婶她们说话。
回家的路上,明月儿还在琢磨着,既然张婶她们手艺活儿都不错,那又何必将兔皮啥的拿出去单独卖,一张皮子也卖不了几个钱。
何不如直接将皮子留着,制成冬靴,或者大衣啥的。
当然,如果用整件衣裳用一整张皮子的话,太不现实,她想的是如何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在这个时代。
也许也能像现代人衣着那样,在原有的袄子上,加上一圈儿兔毛领儿?
家里先前在山上逮的野兔儿一日比一日的肥润。
明钱儿看着那一对儿兔儿就跟看着自儿个的崽儿似的,晚上睡觉前还得亲自给它们拎进去窝棚里,刮个风就怕给兔儿冻死了,赶紧拿着稻草去给它们添窝。
“姐姐,老许说他挖了降火的草药,煮了凉茶,说让你和元卜哥哥一人喝一碗。”钱儿刚站起身就看着姐姐和元卜哥哥回来,兴冲冲的跑到了他们的跟前。
看着钱儿,明月儿的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换做是家里条件不错的,像钱儿这般年岁都在外念书求学了,可钱儿却天天闷在家里。
纵然街上那几个小孩儿被明月儿领到了三不有村来,钱儿也知道,村里来了一帮跟他年岁相差不是太多的娃儿们,可他却一次也没有自儿个出过门,去养殖基地找小曲他们玩过。
明钱儿虽然年纪尚小,可心里却做事儿,啥他都清楚,宁可守在家门口玩,也不想跑的太远,因为自己一时贪玩再让家里人担心。
“这些天我看朱荣也没少往咱家送野味儿,吃多了总是要上火的,你这上回还流了鼻血,日后野味儿也是得少吃。”老许拿起汤匙放入碗里,递给了元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