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还是找她问问看,也比像无头苍蝇一样好得多。
这个时间,编辑应该在上班。
陈可秀想了想,索性去出版社好了。
琢磨了下地址,谨慎地看了公交车站牌,确保不会走错路,这才坐车去了。
还挺好找的,一栋二层楼的小洋房前面,有松海青年出版社的牌子。
她其实有点好奇现在的办公室的工作模式,确实是想不出来,没有电脑的文字工作者是怎么工作的。
顺着路走进去,也算是见识到了出版社的员工工作,工作的态度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外。
不是精英,也没有忙活,织毛衣的织毛衣,闲聊的闲聊,还有一个打瞌睡的。
陈可秀愣了半晌,她以为华兰和她有来有往的书信,还经常鼓励她,是为了拉业绩,本以为是兢兢业业的编辑。
下意识就觉得这个出版社或许是挺卷的。
都是她想多了,现在都是铁饭碗,内卷基本不存在。
不过这工作的样子,也过于离谱了。
不说多忙,至少也得是沏杯茶,然后审稿的状态吧。
要不是没有柜台,她可能会误以为自己进了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