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制度优势

徐光启的正式官职是翰林院检讨,主管掌修国史、校对整理,此时的大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编书工程,徐光启的日常工作因此也较为清闲,有时间在京城广交朋友。

坚持弹劾李成梁的宋一韩和徐光启交往密切,王文龙搬家后第三天,宋一韩便跟着徐光启一同到王文龙的新宅子拜访。

“闻远,这便是王健阳王先生。”徐光启介绍说。

宋一韩眼前一亮,拱手笑道:“建阳先生,在下乃是先生著作的读者,十分佩服先生文才,还要感谢先生能让我的文章在《管窥》上发表。”

王文龙也拱手道:“闻远‘谏垣鸣凤’之名才是名震天下,听得我耳朵中都起茧子了。”

宋一韩自嘲笑道:“只怕在京城中骂我爱发牢骚、多管闲事的人还更多。”

徐光启介绍道:“闻远就如同建阳一般,崇尚实察实见,那篇《管窥》上的文章内容,是闻远寻访了许多辽东来客之后才总结出来的,他对辽东情况可能了解的比东人还要清楚。”

王文龙问道:“闻远对辽东情况怎么想?”

宋一韩摇头说:“不乐观,辽东情况现在便如同一个麻纱口袋,处处漏风,想补都不知如何能补起来。”

“闻远能否细说看到了哪些问题?”王文龙问。

宋一韩想了想说:“就比如现在辽东官员想要以夷制夷,放纵女真人发展,全心全意对付蒙古炒花,以为如此便能稳定太平局势。然而我怎么看都觉得此方法如同东汉末年引胡人入边稳定边境,最终引狼入室。”

“闻远看的倒是深入。”王文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