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长相思山一程》

大家越谈越是丧气,有人不禁说:“辽东秀才之言,京中高士安能听见耶!”

刘士瑚已经有些醉了,他突然起身对王文龙说:“建阳先生,我最喜欢你那首《读屠长卿荒政考有感》,常常自吟自颂,今日请为先生歌之,先生莫嫌弃我辽东口音。”

就像欧洲人用乐谱来标记汉语音调一样,古人早就发现汉语的发音和音调有着某种关系,并且依靠这种关系直接将诗词唱出来。

就比如在普通话中,一声的字是纯一度,那么用普通话吟唱诗词时一声的字就对应乐谱中纯一度的音程。这样吟唱出来的字字音便能正确,而不会像后世在演唱流行歌曲时,歌曲中的字都已经变了音。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刘士瑚直接用酒碗敲击节奏,随着敲碗节奏和辽东口音的《读屠长卿荒政考有感》音调起伏,吟唱诗词。

坐在场中的秀才们许多都有武人习气,也较为洒脱,不少听的眼光炯炯。他们都耳闻目睹因为李成梁准备宽甸六堡,被迫抛弃田亩的六堡军户的惨状。

等刘士瑚唱完,众秀才们突然怂恿说:“建阳先生也吟一首诗吧。”

“是啊,先生也吟一首吧。”这群秀才年纪轻轻都好热闹。

连张山长也笑着说:“建阳先生难得来一次辽东,何不吟诵同乐?”

王文龙只好苦笑说:“我吟的不好,那便来一首词吧。”

“好。”

一群酒气熏熏的读书人都拍手叫好。

王文龙从没正经学过吟诵,也就是通过王骥德等人的酒场游戏知道些规则,他知道吟诵诗词时只按照诗词的音韵唱出来结果会十分难听,在吟诵过程中要有一条主旋律,在每次曲调走不下去时按照主旋律进行“加花”。

王文龙在脑海中思索明末清初的诗词,第一反应就是那英演唱的那首纳兰性德词改编的《长相思》,就这个好了。

王文龙咳了咳嗓子,敲着碗底吟诵起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