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赶到长子。
褚燕见汉军援兵来到,又都是骑兵,不敢再战,连忙领军退守壶口关。
汉壶口关在后世的壶关县北部,向南可以通过白陉去往朝歌,向北则能通过滏口陉去往邯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
四月中旬,张新率军抵达长子,上党太守出城迎接。
客套过后,张新开始询问上党战事。
当得知褚燕屯兵壶口关时,荀攸开口说道:“君侯,看来这褚燕是想与我军在上党僵持下去了。”
张新点点头。
壶口关因形似壶口而得名,关口窄而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若是强攻,没有个一年半载估计拿不下来。
张新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和褚燕耗。
褚燕此举,无非就是吃准了他急于收回并州的心态,在此拖延时间。
等到张新退兵,他就可以再出壶口关,继续寇掠上党地区。
很恶心。
张新想了一会,没有什么好办法,开口问道:“公达可有良策?”
“壶口关地势险要,我军兵力又无优势,强攻怕是不行。”
荀攸摇摇头,“唯一的可行之计,便是寻机分化其内部,令其不战自乱。”
“但分化之策通常耗时日久,我军怕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若是晋阳陷落,白波黄巾与南匈奴沆瀣一气,并州就难复了。”
“分化?”
张新眼睛一亮。
荀攸的话提醒了他。
黑山军其实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类似北方胡人那般,分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部落。
褚燕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部落首领而已,黑山军内部并非他一个人说了算。
除了褚燕,还有杨凤、於毒、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等三四十个首领。
光是史书上记载有名字的,就多达二十五个。
这些首领大的聚众两三万,小的六七千,联合起来,才有了号为百万的黑山军。
这些首领中,有像褚燕这样,想趁乱世割据一方,为自己捞好处的。
但也有不少人是真正忠诚于太平道,忠诚于张角三兄弟的。
别的不说,像杨凤、雷公、李大目等人,曾经都是张角设置的三十六方渠帅之一。
这些人的身上,大有文章可做。
思及此处,张新开口喊道:“老左,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