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元宝来叹口气说:“偏偏没有证据,我刚刚去孙家问了,孙英杰说的跟景行说的差不多。

我们这是被算计了,却偏偏没有实际性的证据,待莫院长从府城归来,事情已经定局,说什么都晚了。”

“所以,我们这些明明学业优良的学生,要用集体转学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元青珊问。

元宝来笑道:“天机不可泄漏,今天我就去书院给景行办理退学事宜。

我已经与柳夫子说好了,柳夫子非常愿意接收景行。”

元宝来说的天机,真的是天机。

孙家为了此事,愤慨万分,奈何只是商户,自家官场并无妥当的人帮忙。

几位学子的父亲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个对策。

若是等莫夫子回来,就无挽救的余地了。

榆林书院乙班一共有三个班,一天时间,三个班有八人退学。

这真是破天荒的大事!

负责教务的程教谕,惊了一头冷汗,问原因,这八家竟然说法基本一致。

商户的说:自家打根上也没出个读书人,如今能识字算数就行了。

农家的说:自家就泥腿子出身,能出个识字算数的后代,已经不错了。

再问,还是这一套说辞。

这八家的少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进了柳家私塾。

柳家私塾卡着童生试报名的最后一天下午还有半个时辰结束的时候,给自己私塾的八名学子补报了参试名字。

是的,大曜国有明文规定,凡参加科考的学子,必须由所在私塾或书院统一报名。

这是基于品行考核的最初的一步。

由私塾或学院把住品行考核的第一关。

这也是江逸虽然已经是举人,仍然在柳家私塾挂名的原因。

不过,这样也有相应的弊端。

比方说像榆林书院这一次,这八名学业较好的学子,就被有心人算计了。

玉长安看着呈上来的参试名单,人数不少,大约有六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