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李颙去职,曹谦行县(五)

第91章李颙去职,曹谦行县(五)

曹谦大约三十五六岁的模样,生的面目方正刚毅,之前为官时因为廉洁清正,故而很被朝廷内的某些大臣看重。

恰逢李颙去职,加之李颙的“罪责”乃是贪财害民,故而素来清廉自守的曹谦便被派往巴郡任太守。

见得迎候在十里亭外的秦泽三人,曹谦并未傲然慢行,而是紧走几步,上前将躬身向拜的张扬扶起,又请秦泽和王累起身。

张扬先向曹谦介绍了秦泽和王累,接着又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吏员。

曹谦在亭中稍稍休息一会儿,便带着随从同宕渠县的一行人朝着宕渠县城行去。因为今日曹谦要来,所以对着江州官道的这道城门早早的被秦泽派兵封锁,加之兵丁放出很远通知过往百姓,故而城门口并未有百姓聚集。

这种情况历来常见,无论是曹谦还是跟随其而来的其他官吏,皆未因此责难秦泽三人。

还未入城,曹谦便见到四座高大的石碑竖立在距离城门百米之外的地方。

曹谦饶有兴趣的上前,只见最前面两面石碑乃是青石刻就,其上用涂抹了红色颜料,使得字形非常的明显。

而石碑上的内容刻的都是一样,最上首乃是“宕渠县宣示碑”六个大字。

其下面的字虽然比“宕渠县宣示碑”这六个大字要稍小一点儿,但因为石碑体量大,看起来也并不是特别小。

曹谦看着石碑上的字迹,忍不住开口念了出来:“宕渠风貌新创建,过望百姓请细看:”

“一明市场有规划,二莫随地大小便。”

“三需牛马皆系袋,四放垃圾有地点。”

“牢记四条谨遵守,共建宕渠新局面。”

“这……”曹谦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才好,诗不像诗,词不像词,更不同于朝廷下达的劝民文书的骈体,倒像是乡间百姓随口所提的俚语。

曹谦还未表态,他身边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吏员已经面色难看的道:

“荒唐,堂堂宕渠县衙,宣示告民之言居然如俚语一般,如此不知斯文之言,置朝廷的威严于何地?”

“张县令,某建议你们速速撤掉这石碑,免得宕渠县贻笑大方!”

张扬、秦泽和王累三人相互看了看,面上纷纷露出不满:“这货是谁啊,身为太守的曹谦都未表态,你一个随从吏员都敢越过曹谦去,谁给你的胆子?”

因此三人看了那人一眼,却都没有理他,反倒是将目光看向曹谦,那意思仿佛就是在说:大佬,你带着的人不知规矩,你怎么看?

然而也不知曹谦怎么想,居然并未表态,眼见着这人再次开口建议张扬等人撤掉这石碑,秦泽忍不住问道:

“没请教阁下名讳,居于何职,竟对我县政务指手画脚?”

这吏员立即听出秦泽话语中的不善,当即开口道:“某江州杨文,蒙曹太守简拔,现为太守麾下奏事椽,主奏议事,不知秦县尉觉得某有没有对你县政务指手画脚的权利?”

奏事椽,主奏议事,的确有权利奏议郡内大小事,乃是太守身边心腹吏员。理论上说对各县政务也有指导的权利。

但就算是你有指导权利,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的插手,而且还当着县内主官的面,这就有点打脸的意味了。

秦泽再度看向曹谦,却见曹谦还是不答话,其面上更是古井不波,令人看不清此时情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