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家大难当(六)

当初贾龙刘焉初来,贾龙便告之刘焉秦泽不能留,也受命于董扶,绝对是益州本地派,尤其是蜀郡、广汉郡这些地方世家豪族眼中的自己人。

所以此事若要贾龙出面,一则可以淡化秦泽的左将军府索取赎金的形象,二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贾龙授官,向那些有敌意益州本地派表达出善意:

你看,我可没有把你们赶尽杀绝的意思,所以咱们没必要相互对抗,这多影响益州的安稳大局啊。

阎忠将这个意思一说,程苞三人都觉有理,便皆表示赞同。

秦泽对贾龙这个人其实也比较欣赏,表示准备抽时间和其谈谈,尽量让他为自己所用。

程苞、秦琪、阎忠三人分别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现下堂内就剩贾诩了。

秦泽因为《三国演义》知晓贾诩的能力,阎忠是贾诩同乡,自贾诩小的时候便看出贾诩的不凡,所以二人对贾诩的能力没有怀疑。

但程苞、秦琪却想看看贾诩的本领。

在他们看来,贾诩这人自被秦泽俘获之后便一直被扣押不得释放,一决定投向秦泽,立即便被秦泽任命为从事中郎这样左将军府内的高级幕僚佐官,可见秦泽对他的看重。

贾诩见状,不慌不忙的道:“程从事、秦司马以及伯信公三位提的都是开源之法,可谓将近期将军府所能利用的事物用到了极致,诩就不多言了。”

“所以诩准备谈谈节流之法。”

若想健康理财,开源节流一个都不能少。

只开源不节流,会使许多可用财政资源被浪费,当开源赶不上消耗的时候,财政自然而然会枯竭衰败。

只节流不开源,会使财政无有多余收入项,即便再节流,原本的消耗还是有的,当原本的财政资源消耗完毕之后,财政也会随之枯竭。

这种基本的理财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由荀子等人提出了,贾诩身为顶级谋臣,自然是知晓这些的。

当下,贾诩便提出了缩减将军府内的不必要开支、郡县减少公帑花费等一系列节流手段。

最后,贾诩犹豫了一下,还是开言道:“此次击败刘焉,将军麾下将士极为卖力,想来将军是准备对他们进行奖赏的吧?”

秦泽一听不由皱眉:“不错,此次我能击败刘焉,入主益州,多赖将士用命,这个赏赐不但会有,而且会很丰富。”

“这是必须的花费,不能省掉!”

贾诩道:“所谓‘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诩自然不会让将军做赏罚不明之事。”

“诩的意思是,现下府库缺钱少粮,是不是可以将赏罚向后推一些时间……”

不等秦泽开言,秦琪便先道:

“贾从事此言差矣,将士们随将军北上讨董,南下击刘焉,可谓出力甚多,当初没条件,现下条件充足,再行推脱之言就会影响军中士气,于将军统帅军队不利。”

秦琪身为将军府司马,自然得关心将士们的待遇,所以贾诩的提议他当然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