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做什么比较好?江母就会做些绣活,正好村长夫人过来找江孜,意思就是现在庄子建起来了,特地来问江孜这边缺不缺人,找上村长夫人的都是村里的一些婶子们。

说实话,加工坊制作的方子要保密,而且许多活计主要是力气活,适合婶子们帮着打包,可女工们的活少,更多的都是在打包,再从村里招一批人来负责打包,那女工们做什么?

还是胡晴儿提醒了江孜,食肆要在各地开新铺子,需要的厨子可不少,女工们闲下来可以专心学习厨艺,正好是培养人手。

统计下来的人数,有十六人。

"加工坊每天的产出如果打包的话是用不上这么多人,江母就跟江孜商量着,自己做了主。

这十六个人上午就随着江母学着打络子,做好的成品会拿到于晓静的杂货铺去卖,或者江母做了些荷包什么的都可以加上些精致的络子,价格也会更高一些。若是她们学会了,在家自己做好的也可以拿过来卖给,做得好的江母也会收,不然就得她们自己拿到镇上的绣坊去卖,江孜还特地教江母打中国结,和络子有些像,但也有区别,有些精巧的中国结还是很漂亮的。

至于下午,她们就帮加工坊那边打包。

一个月的月钱是六百文钱,既能学东西,还能挣钱,这谁不乐意啊?又不是多累的活。

教人打络子编中国结这算是江母的生意,打包又算是加工坊那边的活计,所以月钱就是江母和江孜各付一半,月底结算,想起来这工坊都已经开办了有小半个月了。

这样一下来,江母开始忙碌起来,也不觉得无聊了,一天天的精神得很,和那些婶子们每天也是有说有笑的一起做活,于婶有时候闲着没事也过去陪着坐着聊天玩耍,日子倒还算是舒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