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已经没有了安全地区,敌人的迫击炮很多,轰击的范围遍及整个战场。敌人的攻势很猛,四面八方都在激战,村田吉冈已经与很多部队失去了联系。
而且,村田吉冈发现正常的战术不仅对敌人无效,还往往正中敌人的下怀。
突破之后的猛进应该是常识吧,但敌人却有时故意停下来,迅速布置密集火器,给反击的日军以极大杀伤,再趁势发起攻击。
以守为攻,反倒比单纯的进攻更凶狠、狡黠,也大大减少了士兵的伤亡。
村田吉冈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自己已经落伍,而是敌人的武器装备能够胜任这种打法。小迫击炮机动性好,数量又多,威力完胜掷弹筒;敌人的轻重火器很多,跟进迅速。
同时,村田吉冈还发现敌人的进攻队形是奇特的,是他所没有见过的,绝对不是散兵线,不密集,也不稀疏,但攻击很犀利,能持续不断的进行打击。
村田吉冈当然不知道,这是特别独立加强营步兵训练大纲中所要求的三三制步兵班排突击战术。
这种步兵战术,在火力分布上,梯层分明又相互协调,是一种相当完美的攻防队形,不存在西方散兵多层推进时火力难以发挥的缺点。
同时,每个战斗组的间隔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样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时损失过大的问题。
按照伤亡的推算,一发迫击炮弹落入攻击队形只能造成一人伤亡,一发105榴弹炮最多也只能打掉两个小组。
就算遇到最可怕的机枪侧射,也不会伤亡两个小队,而普通线列在相同情况下伤亡则要达到数十人之多。
不过,“三三制”作为一种经典战技术,也有其重大缺点——团体间的完美配合,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磨练。
为了尽量缩短这个过程,陈天民在特别独立加强营的班的编制中又加入了各司其职的士官,使部队的架构更加严密,大大减轻和降低了基层军官的素质要求。
排长、副排长搞定班长,班长、副班长搞定士官,士官搞定两三个士兵,以此类推,整支部队在建制管理上的压力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