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至迷惑的看着他,说:“我和姐姐也挺奇怪的呢,因为只有静安王府的这份礼是送到了外祖母家,不仅送给我们,还给外祖母和几位舅舅都备下了厚礼,让人好生诧异呢。而且,那单独给我姐姐的礼物更是……”他急忙假装捂住自个的嘴巴,很是懊恼的模样,喃喃道:“坏了,我又多嘴了,回去定要挨姐姐骂……”
廖秋此时心底一惊,要知道他是常年在隋么寒身边伺候的幕僚,脑袋瓜子转的极其之快,隋么寒不过是让他赴京帮着宸哥儿,便让他看出隋么寒不对劲的地方,何况是此时静安王妃莫名其妙的给夏家小姐送礼,还特意送到了侯府上的事情了。并且,这其中最让人费解的是此事做的极其低调,大公主似乎尚不知情,要知道,不管静安王府是否对蒋家,或者夏家有什么想法,在廖秋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大少爷,可是对那夏家小姐有份别样的心意?
要说没有吧,他看着隋么寒长大也有十余年了,自己家主子的脾气秉性还是十分了解的,那人断不会为了一个莫须有的恩情,便让他立刻赶赴京都,并且特意嘱咐自个的弟弟对林家多有照顾。可是要说有吧,他们家主子又着实没有提出来这件事情,否则怎么着也要主动告诉大公主,先将人定下再说!
夏东至没有理会廖秋变幻莫测的表情,反正话已经带到,他算是能回去和姐姐交差了。依照夏冬雪的意思,静安王要是有借着苏孜丰的亲事拉拢夏子旭,或者让夏家和皇上隔心的目的话,就必然会通过太后行事,否则以他爹和皇上彼此的态度,谁会搭理这样一门亲事?所以如今唯一可以依仗的便只有大公主了,她是定不乐意看到事情这样发展下去的。
廖秋果然将此事记在心里,禀告给了大公主。大公主心头微微一震,难怪这几天老在宫里遇到静安王妃苏氏,又是帮着太后抄佛经吧,又是带着自家侄女在几位贵妃面前转悠几圈,她本以为她图的是苏家女儿的事情,没想到还扯上了苏家儿子。不过想想近年来静安王的行事,确实是越来越过不安分,当然这和太后的宠爱是分不开的。
老人嘛,年岁越大,便越疼爱小的。静安王和圣上本是一母同胞的嫡出兄弟,却输在了一个幼字上,不管什么都要差兄长一截。当年,太后会将一个皇商女儿许配给小儿子当侧妃,又看在其连生三子上扶了皇商女儿为正妃,未免不是怕幼子妻家门第太高,影响了长子的权势。如今圣上登基数十载,早已坐稳了江山,膝下又有好几位皇子,其中不乏成年有才智之人。太后此时老了,便会经常回想往事,不由得总觉得亏欠小儿子多一些,忍不住处处偏宠,补偿于他。
圣上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倒是没有太多计较。但是这不计较的前提是静安王始终是静安王,别介跟大殿下似的,得寸进尺,起了谋反之心。可是人往往如此,即便知道前途一片渺茫,依旧不乐意老实活着,愿意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搏上一搏,又或者随时恶心恶心别人。人人皆知皇上信任的人不多,能用的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算计了夏子旭,到底图的是个什么。
大公主攥了攥手心里的佛珠,不屑的扬起嘴角,好一个静安王妃,怕是最近活的太安逸了,才会有了这种糊涂心思,看来,也该是给点教训才是。
廖秋从主屋出来以后,例行公事向远在南域的隋么寒发去了报文,只是在京中大事的最后面涂涂改改了好几次,写上,据闻,静安王妃有意替自家侄儿和夏府嫡女联姻……
作者有话要说:周二算起到下周二欠大家七更。今天两更,还差五更。我回去码字了,周二更完。_
重生之名门闺秀 入宫(上)
过了腊月,新年初始,各个府上的命妇都要进宫朝拜太后。自孝文皇后逝去以后,东宫后位空了了好些个年头,近来有人因为大殿下涉嫌逼宫的事情,建议尽早立下后位,确定储君人选,以备防止日后若是京中局势不稳的话,大乱时有人可以震慑后宫。如今后宫事宜主要是由锦德贵妃,玉德贵妃,凤德贵妃三位贵妃娘娘共同打理。其中凤德贵妃便是周家的女儿,静安王妃认了周家为干亲,私下里唤她一句大姑姑。
凤德贵妃的父亲曾是圣上的老师,两个人幼时便是熟识,虽然凤德贵妃因为身体的缘故,并未留下一男半女,却也深得皇上的尊敬和喜欢。说是命妇一起朝拜太后,不过是太后在珠帘香案后坐着,众命妇在女官引导下磕头而已。除了一些和宫中贵人有深交之者,大部分人朝拜完了便会被遣出皇宫,或者在宫内接受赐宴,彼此交流闲聊一下罢了。静安王妃是太后小儿子的妻子,又是凤德贵妃的干侄女,自然位于命妇班首之位,属于那种朝拜完了以后,可以进入后宫觐见贵人的超品命妇。
太监和女官见命妇们行礼完毕,便主动上前,带着可以入后宫的几位贵人去各个宫院说话。静安王妃身后跟着苏孜纯,苏孜静,她得了族里的信函,打算为两位苏家姑娘,在京中谋个好的亲事。她听说周家有几个年龄合适的嫡子,便想着和周家亲上加亲。除此以外,玉德贵妃的儿子,六皇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苏家女儿坐不上正妃的位置,侧妃还是能够争上一争的。想当初,她不也是侧妃而已嘛,现如今还不是靠着为皇家延续香火的名头,扶了正妃。只是她忘了,她自个能够爬到如今的位置,和当年静安王妃早逝有些关系,再加上她虽然是商贾之女,却得了太后的青睐,还认了周氏干亲,以周家女儿的身份嫁入王府做的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