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哥哥你真顽皮

大元天愿7年,赵文帝在位,励精图治,眼看就是一个辉煌盛世,鲜花着锦烈火煎油的太平年代,赵家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几个皇帝都鼓励读书,文帝甚至亲自写下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吴县渠溪村有一户人家姓杨,家主杨平是一个有童生功名的读书人,他妻子病逝,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杨宇从小就不爱读书,每天爱和游侠儿一起行侠仗义,杨家的邻居经常听见杨先生教训儿子的声音。

“今天的文章写了吗。”

“拿来我看看。”

“没写你敢出门,我不打断你的腿。”杨先生虽然是读书人,但教训起孩子来可不手软,杨小郎君字没写好,贪玩出去忘记背书,每次杨桃回家的时候总能看见他跪在天井下面可怜的身影。

“妹啊,你可回来了。“见到亲妹回家的杨宇就好像看见九天救苦救难菩萨。

杨桃停下脚,看着他小狗一样无辜可怜的眼睛,几乎要扑上来抱着她的腿摇尾巴。

“哥,我帮你写课业的事情被发现了吗,你怎么又被罚了。”

“没有,我今天没去上课逃学去帮兄弟打架的事情被揪出来了。”杨宇还是很无辜的看着妹子,根本不觉得自己逃学有什么错。

杨桃拿他没办法,每年去书院读书可是教了好大一笔钱,几乎相当于他们家庭一半的收入,他们家庭并不富裕,有一个铺子几十亩良田,幸好父亲是童生可以免赋,也算是小康,但是去书院读书一般是大户人家子弟才做的事情,要有钱有关系有名额,每季学费就是7两银子,逢年过节还要给山长送点节礼,为了家里面再出一个有功名的子弟这样做也是值得的,毕竟像父亲这样的童生每年就免徭役还发米粮,见官不拜,连胥吏也不会找他们麻烦,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偏偏哥哥一点都不珍惜这样难道的上学的机会,三天两头就逃学打架。

杨先生做在花厅里面喝茶看书,杨桃上前请安。

“哥哥又怎么了啊,看快吃饭了,是不是让他起来吃了饭再说。”

杨先生气的把书摔在了桌子上:“那个小兔崽子,今天连书院都没去,山长让人来问,我去找他才发现他又和那群游侠儿混在一起,整天不好好读书,还想以后做游侠吗?”在古代游侠儿几乎就是黑涩会的存在,要是在现代自己家儿子初中不读书还去社会上混,没有几个父母能不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