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启平就蹙眉,问阿蕙:“是二太太跟您提起的吗?”
倘若是二太太提起的,这中间就有姑嫂交情在里头。
陆启平怕阿蕙难做。
“不是,是宋欣怡自己提的,二嫂不知道。”阿蕙道,“宋欣怡心细,念书又用心,功底扎实。又是亲戚,我想用她试试……”
陆启平就沉默了一下。
“账房的事的确需要心细。”陆启平肯定了阿蕙的话,可说完这句,话锋一转,“她没做过。从前账房带徒弟,都要学三五年。”
“叫她试试吧。”阿蕙道,“听说英国人记账和咱们不同,更好用。您找个老账房,试试她如何,假如还行的话,先让她到我厂里实习两个月……”
中世纪意大利人发明的复式簿记,然后被推广到全世界。
基本上就成了会计的范本。
阿蕙到了美国后,自己做生意,就自学了复式记账法。比起老祖宗的珠算,复式簿记的确更加简单方便。
宋欣怡的应该学财务,肯定学过复式簿记。
陆启平听了阿蕙的话,点头说好。
他会给阿蕙建议,却从来不质疑阿蕙的决定。
阿蕙越来越喜欢他。
说定之后,阿蕙给宋家打了个电话,把消息告诉宋欣怡,让她明日到赵家来,阿蕙也亲自面试她。
宋欣怡雀跃,道:“我会准时到的。”
第二天九点,宋欣怡果然来了。
阿蕙请她到她自己的院子里去。
她请了家里的总账房来考验宋欣怡。赵家的总账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他带着老花眼镜,把一本较薄的账本递给宋欣怡,又给了宋欣怡一幅算盘,让宋欣怡两个小时内把帐对好。
然后大家都出去了,只留宋欣怡在客房写写算算。
宋欣怡倒也不见紧张,不紧不慢仔细对着。
阿蕙则招呼老账房到楼下喝茶。
巧儿给他们上了茶点,小禹和明芜在阿蕙身边的沙发上坐。
老账房就问阿蕙:“这位就是廖家的三少?”
廖士尧的三个侄儿住在赵家,二侄儿甚至去了教会学校念书,传遍了茂城。老账房很少在赵家内院行走,他没进过廖氏的孩子们。
只是他在赵家将近四十年,认识赵家的孙儿辈孩子。
小禹是张陌生的脸。
“是的。”阿蕙摸了小禹的头,笑着说道。
“我的小孙子,也像三少这么大了。”老账房笑眯眯的说道。
两人就拉起家常。
没过一会儿,楼梯口传来轻盈的脚步声。阿蕙和老账房抬头。只见宋欣怡捧了账本,下楼了。
她已经算完了,还是放弃了?
老账房很是诧异。
饶是他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账房,也不可能在半个时辰内对完这本账册。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