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他的信里,只有这两个字。
凌青菀就明白了。
安家和纪王府给慈光寺捐了不少的米和棉花,故而主持请姨母和姑母去上香。
凌青菀和她母亲、大嫂也会去。
石庭会在那里等着她。
这样的话,安檐兴许不会起疑。凌青菀上次拉着祯娘出去,不好再利用祯娘了。
于是,她耐心等了两天。
这两天里,安檐没什么变化,他依旧很疼凌青菀,依旧在家里养病。
到了十月十六,是他的朝参日,他上朝去了。
这天,凌青菀跟着她母亲和姨母、姑母,还有祯娘,去慈光寺。
“菀娘是怎么了?”姑母瞧见了凌青菀,觉得她面色苍白,而且黑眼圈浓郁,不免担心道。
“她这两天睡不好。”景氏回答,“我说请个大夫看看吧,她又说没事”
赵祯在一旁取笑凌青菀,说:“二姐姐是担心安二郎的病,这才愁得发瘦了!”
“别胡闹了。”纪王妃怕凌青菀尴尬,急忙阻止赵祯说下去。
大家说说笑笑的,就往城郊而去。
十月的城郊,遍地荒芜,寸草不生。干旱过去还没有一个月,处处破败,路上难民无数,路边都能看的难民的影子。
瞧见这幕,众女眷心里皆不好受。
“天降大难,真是可怜了这些庄稼人。”姨母感叹道,“等过年的时候,我看看哪里还有粮食,要在门口摆半个月大棚,放些米粥。”
景氏点点头。
凌青菀的大哥,已经启程去祁州了。等他的粮食运回来,可以给姨母些。
“菀儿心不在焉的”姨母说了一会儿话,见凌青菀秀眉轻蹙,心事重重的样子,就和景氏嘀咕,“她和檐儿闹脾气了?”
“没有啊。”景氏道,“两人好着呢,这孩子不知最近又怎么了,睡不踏实。”
凌青菀回神,笑了笑说:“娘,姨母,我还在车上呢,你们竟当面议论我”
景氏和姨母都笑了。
气氛好了不少。
上次姑母说慈光寺的梅花,当时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慈光寺和城里其他地方一样,所有的树木都枯死了。
一路上山,到处光秃秃的。
赵祯就取笑她母亲:“我娘说,上山来看梅花呢可怜见的,那主持哪里给您弄梅花去?”
纪王妃佯怒,要打赵祯:“没大没小!”
赵祯笑着跑开了。
“当时没想到这层。”纪王妃笑着道。
大家一路说笑,就到了慈光寺。慈光寺在半山腰,山路修得平坦不陡峭。虽然山路不高,可平日里鲜少出门的女眷们,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的。
今天来的,都是女眷,除了几名护院,没有男人。
主持在门口迎接了她们。
她们跟着主持,吃了些素菜,就在大殿里听主持大师念经诵佛。
凌青菀的母亲、姨母和姑母都很虔诚,非常认真听大师念诵。
凌青菀想到她和石庭有约,又见众人都在认真听讲,神态专注,没人留意她,就偷偷起身。
“二姐姐,你做什么去?”赵祯瞧见了她,拉着她的袖子,悄声问道。
她们俩坐在最后面,悄悄说话没有惊动面前的姨母和姑母。
“我听不进去,想出去走走。”凌青菀声音也轻不可闻,说道,“你在这里听着。”
“我也去!”赵祯道,“我哪里听得进去?我都快要困死了,二姐姐我跟你一起。”
凌青菀听不进去,赵祯更听不进。
“不行,两个人都跑了,姑母她们要生气的,你先顶着,我回来再换你去。今天这佛经,没两个时辰讲不完。”凌青菀道。
赵祯一想,也对。
两个人都走,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可能最后全走不成。凌青菀先出去,再换赵祯出去,这个主意不错。
“那你快点回来。”赵祯悄声道。
凌青菀点点头。
她刚刚从大殿里溜出来,就在不远处瞧见了石庭。
石庭冲她使了个眼色,然后快步往后山去。
凌青菀见左右无人瞧见她,就顺着石庭的方向,也快步往后山走。
一路上,没遇到几个香客。倒有几个和尚在打扫山径,也不特意留心凌青菀。
石庭始终保持凌青菀能看到他,却又不会引起旁人注意的距离,把凌青菀带到了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