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穷兵黩武 再战南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之后,因为朝廷的战马不足,刘彻暂缓了对匈奴的进攻,但不打匈奴人不代表不打其他人,正好这时候南越国主动送上门来。

刘彻对南越这块地垂涎已久,当皇帝后不久他就有了吞并南越的心思,但那时候他的注意力主要在匈奴人身上,暂时顾不上南越。而且,自文帝之后,南越还算安定,赵佗明面上再没敢和朝廷对抗。赵佗死后,他的孙子赵胡做了南越王。在此期间,闽越曾出兵攻打南越,后来在朝廷的干预下,闽越退兵。赵胡因此对朝廷更是表现得敬重有加,甚至派自己的太子赵婴齐到长安做人质。再后来赵胡去世,赵婴齐就做了南越王,赵婴齐死后,他的儿子赵兴继承南越王之位,他们都对汉廷十分恭敬。朝廷和南越间基本上相安无事。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的南越王是赵兴,他自小在长安长大,其母王太后摎氏是邯郸人,是赵婴齐在长安做人质的时候娶的妻子,这两个人无疑都是亲汉的。所以,当赵兴作为新王即位时,刘彻派使节出使南越,依照旧例要求南越入朝觐见,并且希望赵兴能亲自来。刘彻的要求本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派去的人不合适。

刘彻派去的使者叫安国少季,是霸陵人。相比于一般人,安国少季的身份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对于南越王太后摎氏来说,他意义非凡。原来,摎氏在嫁给赵婴齐之前曾经和安国少季私通过。这安国少季本不是什么知名人物,摎氏离开长安也已经有些时日,本来是好聚好散的事情,现在,刘彻居然让人找到了安国少季,让他出使南越,也不知道刘彻到底是怎么想的。一个是寡居的太后,一个是离别多年的情人,让他们见面,对国家能好吗?果然,安国少季到了南越,还没等把赵兴请到长安,先把王太后摎氏请上了自己的床榻。

红杏出墙的艳事历来最难掩人耳目。摎氏是中原人,本就不被南越的大臣待见,现在居然和汉朝的使臣私通,这下更如同打了南越人的脸,南越朝里朝外反对赵兴和摎氏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摎氏见自己的丑事败露,且南越国上下都对自己阳奉阴违,很是不高兴,就想找汉廷做靠山,教训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于是,摎氏开始撺掇儿子赵兴学习东瓯好榜样,举国内迁,纳地入汉。

对于摎氏的提议,年纪轻轻的南越王赵兴是没有意见的,可南越的大臣们就不同意了,尤其是南越的丞相吕嘉。他是南越的三朝老臣,亲戚故吏遍布南越。他在南越国中威望甚高,若单论在南越民众中的声望和地位,甚至赵兴也不如他。这种人做惯了土皇帝,呼风唤雨于一方,怎会甘心到汉朝做一个小小的臣子?

但是,还没等吕嘉有所动作,摎氏已经抢先一步上书朝廷,要求南越内属。接到摎氏的请求后,刘彻大笔一挥,曰:“可。”同时准许南越王比同于诸侯王,南越国内改用汉法,除国内的丞相、内史、中尉和太傅外,南越王可以自主任命南越的其他官员。此外,刘彻还同意了除关,允许南越和汉朝自由往来,并同意南越王三年一朝,而刘彻派去的朝廷使者甚至都已将南越丞相的银印以及内史、中尉和太傅的官印送至南越。

然而,事情并不像刘彻想象的那样顺利。摎氏一心想内属,为此甚至准备杀掉反对派吕嘉等人。可一方面,摎氏在南越原本就没有什么势力,近来跟旧情人私通又不得人心,单凭她自己根本没能力推动南越内属汉朝;另一方面,以吕嘉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南越内属汉朝。吕嘉一看改变不了太后的决定,就使用软暴力,干脆称病在家,带头罢工。一边是来自太后的压力,一边是瘫痪的朝政,赵兴夹在中间没了主意,事情就这样僵持下来。

但事情老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儿,刘彻觉得,既然王太后和南越王都有这个意向,那肯定就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吕嘉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捣鬼而已,并不足为虑。至于事情为什么一直拖着办不成,刘彻认为,肯定是自己派去的使者胆子小、怯懦,就决定再派个胆大的带两千人去摆摆威风,显示显示天朝上邦的威严,吓唬吓唬吕嘉那些人,事情自然水到渠成。于是,他便找来了一个叫庄参的人。

庄参大概比较熟悉南越的情况,而且这个人头脑很清醒,马上一口回绝了皇帝:“陛下,这事如果好办,您随便派几个人去就行了;如果不好办、非得动武的话,这两千人也是没什么用的。您要让微臣带两千人去,微臣坚决不去。”

皇帝一听,好家伙,这么不给他面子:“不去你就给我回家种地!”

种地就种地,庄参宁可不做官也坚决不去,毕竟还是小命要紧。刘彻一看,没辙了,只好另外找人。招聘榜文贴出去不久,便有手下来报,说外面来了个颍川郏县的叫韩千秋的壮士,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出使南越,而且自信满满:“区区一个南越,王和太后都向着朝廷,不服王法的只有吕嘉几个人而已,小的愿意率领两百名勇士前去,必定把吕嘉的人头砍下带回朝廷献给陛下。”

韩千秋好大的口气,他并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能、神鬼莫测之机,居然放言只率两百人就要去取远在南越的吕嘉的人头,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然而,韩千秋的话正合了越来越膨胀的刘彻的意:“想那身材魁梧的匈奴人都被朕的天兵赶到了漠北,南越那些瘦得像猴子的家伙又哪敢直撄大汉的兵锋?”刘彻于是便命令韩千秋率军两千,即刻开赴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