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绍的决战,第一战在白马城打响。
到了四月,刘延已经快顶不住了,曹操于是决定增援白马城。这时候荀攸制止了曹操。他拉住曹操说:“我们现在人少,必须先分散敌人的兵力才可能打赢。”
曹操一想,是啊,分散敌人,自己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那怎么才能分散敌人呢?
荀攸低声告诉曹操:“我们先去延津,袁绍听说你到了延津,肯定会派重兵围攻延津,然后我们再袭击白马城。”
好一招声东击西!曹操顿悟,随即命令队伍大张旗鼓地向延津进发。袁绍果然上当,抽调白马城的部分队伍去攻击延津。可曹操的队伍到半路突然转向,偃旗息鼓,抄小路突袭白马城,让集结重兵、准备在延津和曹操决战的袁绍扑了个空。
等曹操的队伍离白马城只剩十几里地的时候,颜良的队伍才反应过来。不过,作为袁绍手下一等一的勇将,颜良的本事可不是盖的。曹军的突然出现虽然出乎颜良的预料,但他依旧临危不惧,下令全军摆开阵型,要和曹军战上一场。
可曹操不给他这个机会。没等颜良军的阵型展开,曹军中两支负责“先登”的敢死队就冲了出来。
这两支敢死队的领头人是曹操新得的两个并州降将。其中一支曹军先锋中当先杀出一将,长髯飘逸,速度惊人。颜良远远看去,惊为天人,不由得神驰物外。他正待仔细辨认,不承想,瞬息之间此将已突至其身前。颜良神情恍惚,措手不及,于己方阵中被敌将一招刺死。随后,那人斩颜良首级而还,袁绍军中虽有万人仍不可挡。
这个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将军便是关羽。
这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一场顶级将领间的公开较量,过程虽简单、粗暴,但可信度非常高,关羽也因此一战封神。
但仔细说来,仍有不少内容可供后人挖掘。
首先让我们好奇的便是关二爷用的是什么武器。答案肯定不可能是青龙偃月刀,因为历史上“偃月刀”第一次出现是在北宋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该书把当时世上的刀分为八种,分别是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其中,偃月刀在当时主要作为训练或者仪仗使用,虽劈砍威力巨大,但因为重量太大,并不适用于作战。
当然,关羽为何等人,自然不能按常人来理解。对他来说,提个百八十斤的偃月刀跟玩儿似的,怎么就不能上场呢?于是,我们又得回到史书中来。《三国志》中的记载很明确,关羽在这一战中只有两个动作,分别是“刺”和“斩”。
那么,我们可以代入偃月刀进行想象:只见关羽的马当时异常快,达到平时速度的两倍有余,哧溜一下便窜入敌营。这速度非但让颜良惊呆在现场,二爷自己也没反应过来,本来作战时要高举过头、从上往下劈砍、杀伤力巨大的偃月刀此时只提起来一半,刀头方与地面平行,双方便迎面撞个正着。于是,在惯性的作用下,刀头穿过颜良的身体,将他“刺”于阵前。
这时候二爷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偃月刀刀身狭长,刀头有回钩,刺进对方身体后卡死在肉里,一时半会儿竟拔不出来……
这当然是在开玩笑,但如果我们排除偃月刀,代入当时骑兵的两样制式武器再看以上情形,就没有违和感了。
当时骑兵的制式武器是什么?首先便是环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