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帝二十七年秋初,民间疯传一种燥热病,症状极为奇特,起初是格外怕热,入秋时节穿得比酷暑还要少,淌干了浑身的汗水,便如饥似渴地到处找水,喝了水也不解热,全身开始发烫泛红,跟煮熟了的虾子似的,最恶劣时还伴随着浑身发痒,据说已经死了几十人。
民间大夫们也素手无策,从未见过这种病,也只好开些消暑之药,然起色不大。
后经朝廷查证:这病起于玉穷山的玉。
也就是所有佩戴玉穷山的玉的人,先后开始发了这燥热病。
究其病根,是那暖玉历一酷暑,吸收了无穷的热量,至秋初释放,危及人身。
自然有人提出:为何人家佩戴此玉会得病,我就不会?
朝廷的解释是:每个人每块玉出土时间都不同,那些早早犯病的人只因得到的玉是更早时候开采出来的,所谓滴水穿石、玉久发炙,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的先后罢了。
于是有人开始廉价抛玉,这价值连城的东西既然只会带来病灾何故再要?白白丢了可惜,恰好朝廷体恤得玉者疾苦,愿意低价购买这些玉然后送到北方寒冷地区,很快,玉穷山的暖玉,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北银国。
八月,北银国出兵,援助大宁反攻西戎。
太子说:“你这主意只要没有捅破窗户纸的一天,就是个无可挑剔的好主意。”
应含絮说:“我这主意会不会捅破窗户纸,只看你请的那些托,什么病人啊大夫啊,是不是够守口如瓶。”
“都是签了生死状的,想来也不敢揭露。”太子道,继而意味深长地看着应含絮,作思虑状,“此次你助朝廷收玉有功,我一直想不出该怎么奖赏你,不妨你说。”
“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吗?”
“不错。”
“待我想好再告诉你可以吗?”
“好。”
应含絮喜滋滋然,如此,她便在太子金口之下获得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无论大小,只要不杀人放火,想必太子都能办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