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母亲病了

三寸金莲 九头鸟幺幺 12398 字 21天前

和在我们的家里不同,婆婆在二叔的家里,下午还凑起了一声牌班子,打三七子,不光是打,还要打钱,只是打得很小,一角钱一倒,我的任务是跟他们放哨,看到村子里的干部来了,就跑来跟他们说一声,他们就把桌子上面的钱收起来,干部过来一看,哎呀,这些老人们还是可以了,字都不认得,还会打三字经了,笑笑就走了。

于是,婆婆他们又把钱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继续打着,时间长了,还是有人打了小报告,这一天,队长来了,他一来,就喊着人了“大妈,没有打牌呀?”

“没有打了,怎么,打不成牌呀?”婆婆说道。

“没有说打不成牌了,只要不打钱就行,打钱的话,就是赌博了,要抓起来的了?”

“是你给了钱给你的妈妈的吧,我们没有哪个给钱给我们,我们只是在打得玩了,混一个时间。”婆婆又说。

“大妈,我不是在瞎说了,这是上面专门管这个事了,要不然,我哪里会来得罪您了?”

“你不要跟我做什么工作了,你把你的妈妈的工作做好了,也没有人打牌了,还有哪个来管了,我一个老巴子,打一下纸牌,会有哪个来管吗?”

“您这么说的话,真的是要出了什么问题的话,不要怪我这个侄儿子哟。”

“哈哈。。。。。。我有几个儿子了,要你这个侄子管什么嘛。”婆婆笑了起来。

这打牌的人,有队长的妈大婆婆,会计的妈喜婆婆,还有一个是大队书记的舅舅,吴大婆婆也会来打一下,她是军属,就是婆婆的儿子是一个超支户,不过,婆婆打牌的时候,都是在我的二叔的家里,因为她在二叔的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做嘛,再说了,二叔在街上上班,自然是高人一等了。

二婶是不会吃我们家里的那些菜的,她说了,街上的人,都是只吃新鲜菜的,那些陈菜呀,什么的,只有农村人才会吃了,因为她这么说,婆婆在她的家里,除了做一点豆瓣酱,别的什么都是不用做的,如何做了,不就是农村人了嘛,她可不想做什么农村人了。

是呀,婆婆过去了她的家里,一共是六个人吃饭,婆婆过来我们的家里里了,就只有他们夫妇吃饭了,二叔有时候在单位的食堂里吃个一顿两顿的,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吃饭了,你说说,你说说,一个人能吃得了多少了?

我们再算一笔帐,本来一个家庭,是按人口分粮食的,二叔的家里,二叔是商品粮,他是分不了粮食的,二婶还有三个孩子,是四个人,婆婆只能算半个人的口粮,还有半个人的口粮,是分在我们的家里,婆婆的那一份就不算了,她吃的是她的名份,一家过一半的日子,他的三个孩子了,有一半是我们的家里在负担着生活,粮食却是他们自己得了,等于是四个半人的口粮,实际上只有三个人在吃,还有的一半个人,是我的爸爸在跟他们的家里负担着。

再来算一下我们的家里吧,我们本来是分了八个半人的口粮,可是,实际上吃饭的人,常常是十二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一年的一半时间,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里,分的八个半人的口粮,实际上养着十个人,他们的三个孩子只算一个半人算了,你说说,你说说,我们口粮会够吃嘛!

父亲不能说不是一个精明人,别人偎在热热乎乎地被窝里的时候,他和母亲却不得不缩在寒风中卖甘蔗,别人坐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又是他和母亲在烈日下挑着一担担的青草回来晒成干草变钱,别人坐在门墩上闲聊的时候,就只他和妈妈正在菜地忙活着,明天一大早,他得赶早卖菜了,当别人都在种菜卖的时候,他开始种香瓜西瓜了,因为这样,他的东西总是很好卖,不管多么地好卖,他的手里,总是没有多余的钱。

婆婆还是一来我们的这一边,是连牌挨都不挨了,想尽设法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后来,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家里的条件好了起来,婆婆在我们这一边的时候,也会打牌,只是,这时候开始打麻将了,她会在吃过中饭,就去打牌了,打得晚一点没有回家吃饭,妈妈会让我去接她。还有下雨,下雪的时候,是非接不可的,怎么放心她的一双小脚走在滑滑的路上了。

后来,婆婆变成了老太,开始一家过一个月了,在二婶那边不打牌了,只在我妈妈这边才打一打牌。

又后来,家里再也没有那么热闹了,吃饭的大桌子换成了小桌子,父亲变成了孩子们的爹爹,母亲变成了孩子们的婆婆,我们都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农忙的最后几天,父亲终于还是累跨了,这天的中午,他看着老三还在门口坐着,于是走了过去“三,跟我把一点菜籽打一下了”

父亲的声音不大,三哥肯定是听到了的,可是,他没有做声,涎水也没有响一下,没有说不帮忙,也没有说帮忙,就那么愣着。

看到他没有什么反应,父亲只有慢慢地回来了,他腰疼地走路者得跄着,可是,儿子毕竟是有 了家的人了,不是以前,他不听话的话,你可以打他几下的,现在,他真的是连打他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回到家,父亲坐在板凳上,半天没有起来,儿子到了这时候,还是没有过来,铁定是没有指望的了,他准备起来了,可是,挪了一下疼痛的身子,竟然没有挪动,一连半个月,他一直是这样的劳累着,年迈的身体早就扛不住了,不过,扛不住,还得扛呀,自己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了。

母亲已经在打菜籽了,她扬连盖的时候,明显地比以前慢了,不过,她还在坚持着,就在昨晚,她睡在床上的时候,还轻轻地**了几声,今天,还是又扬起了连盖,她跟父亲说过了,就剩这一点菜籽了,她一个人也打得完了,是呀,母亲是一个人打得完了,她是怕父亲的腰疼得更回来的厉害了,如果要是疼得瘫了床,这一家大小可吃什么呀?

父亲终于还是直起了身子,他拿着连盖,和母亲的连盖合了起来,这种专门打菜籽的连盖,两个人对势地站着,一个人上,一个人下,一个打一下来,打起来一声起,一声落,十分的合拍。母亲怜惜地看了一眼父亲,哎了一声,手里的连盖没有停,母亲已经从早上打到这会儿了,一个人打了,一个再来翻,然后叉起走了,又铺上一层,她的腰肯定也疼,每当要弯腰的时候,她得先把手按在腿上,这才敢弯下腰来做事了。

大嫂过来了,她默默地叉着打好的菜籽梗,又赶紧地铺上了没有打的菜籽,一个忙月下来,大嫂瘦得脱了型,这不,刚把自己家里的弄好了,就过来看一看公婆做完了没有。

“你来跟我帮忙了。”母亲笑了,总算有一个贴心的人了。

“我也是刚刚弄完了。”大嫂笑了“要不是他爸爸老是的事多的话,我们不早就弄完了。”

“他是有事嘛,我们也就是剩这一点了嘛。”父亲也笑了。

多一个人做事,就快得多了,大嫂也看出来了,父亲的腰是跄着在的“爸爸,您在这边歇一下了,不是还有我们嘛,我来跟您弄。”

大嫂接过了父亲手里的连盖,和母亲合着拍子,一上一下的打着,时不时地的母亲说笑一下,做不成重活的父亲也是闲不住的,他捡起了扬叉,跄着身子才叉了两扬叉,就被大嫂把扬叉接过去了。

“您歇一下啦,我们又不是弄不完了,要注意身体了。”大嫂轻声地说道。

“好,好。”父亲笑了,和一个孩子一样地笑了,满意地坐了下来。

其实,父亲本来连三哥也不想喊的,反正已经要搞完了,不就是腰疼嘛,还多疼半天的事而已,只是,三哥不是还有一个师父吗?师父可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看到父母亲做的这么辛苦,不禁有一些埋怨自己的徒弟了,这毕竟是你的父母呀,你真的就这么狠心,一点小忙也不愿意帮嘛?他可不想他辛苦教出来的徒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这天早上,两兄弟在集上买菜的时候,碰到了,父亲笑着问道“师父也来买菜呀?”

“哥哥呀,你也在买菜呀。”师父点了点头,又说道“哥哥,不要这么硬扛着啦,养了儿子做什么的?”

“您的铺子里不是忙嘛。”父亲为三哥开脱着。

“有多忙,就是再忙,也没有您的事大吧,这自己养的儿子,应该让他分担一点的。”师父执意地说道。

“您那里抽得出来时间了,我就喊一下他吧。”父亲笑了。因为父亲晓得,师父就是让三哥回来帮忙,师父的工资还是会一分不少地给他的,为了不让师父为难,父亲基本上是不喊三哥帮忙的。

只是,没有想到,喊了也是白喊,他竟然做寿 得出来,连涎水也没有响一下,把父亲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你是这样的对待你的父亲,又会怎样地对待师父了?师父会不会这样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