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姚集乡都在 传着老太过百寿的喜讯了,我们还是在初三的时候,就又回到了父母的家里,和在大妈的家里不同的是,两个孩子在这里十分的舒服,我们已经开始 做着准备了,因为办酒那一天 ,会来好多的客人,有一 些 工作要提前办 好了。
“我们就不等老太过生日了,要提前回昆明了。”小弟这时说道。
“什么?”我好像没有听清楚地问道。
“回去做什么,你有多忙呀,这是过年了,就是回去了,能做生意嘛?”二嫂质问着。
“是呀,反正是为了老太回来的,等老太的生日过了再走了?”大嫂委婉地说道。
“回去做什么呀,老太还能活几年了,她是过百岁的大寿了,有几个人有这么高的寿用呀。”三嫂不由地说道。
“就 是了,等两天吧,等老太的生日过了,我们不是都要走了嘛?”姐姐说道。
“我们有事了,就先回去了,真的是有事了。”弟媳说道。
“哎呀,还等两天,我们跟老太唱个团圆戏再走了。”大哥也说道。
“我还是想到屋里跟老太把生日过了再走了,这不是,又碰到一起了嘛?”弟媳有一些为难地说道。
“真的要走了?”大哥又说。
“我们买的是初五的火车票了,初五的早上走了,初七的到 昆明。”小弟又说。
“你们等老太 把生过了再走了?”母亲有一些不舍的说道。
“是呀,为了老太回来的,只等两天了,等两天老太就过生了嘛。”父亲犹豫着说道。
“有他们这些个个子在屋里了,我们就前头走了,”弟媳还是不松口地说道。
他们的决定真的是有一些让人遗憾,不过,既然他们去意已决,我们也就不再挽留了,其实,他们也是有原因的,弟媳的父亲恰好初七这天过散生,大家 原来以为,弟媳会为了老太的百岁大寿推迟几天回去的,反正这个散生 年年都在过的,只要你有心,回去了再补一下,应该孝敬老人的东西,样样的买一点儿给老人,想来,老人也是不会 怪罪的,不过,大家的心里虽然这么想着,谁也不想挑穿了说,只是感觉没有多大的意思一样。
时间过得真快呀,初六的好日子一混就到了,天刚亮,一挂大鞭就在大门口放响了,我还 是在做着我的事情,帮老太穿好了一身新衣服后,又端来了一盆热水。
“呵呵,放鞭好大的声音哟?”老太笑着问我。
“是呀,高兴嘛。”我笑着拧毛巾。
“高兴了,高兴”老太乐了。
门口的戏台子上,有一班花鼓戏要开演了,演员们还在屋里化妆,奏乐的把锣鼓敲得山响,一会儿,大门外就热闹了起来,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搬着板凳,流流踏踏地围了过来,一会儿,戏台子下来就围了一些人,看看人来的差不多了,这时,演员们从屋里出来了,乐曲一下子就停了。
这时,观众们就急了,原来,这是戏班的规矩了,他们是在讨喜了,只是一阵欢乐的音乐想起,大哥拿着一条烟,还有一个红包上了戏台子,他哈哈大笑着“有劳各位师父了,有劳了,”并且把手里的东西朝着底下的观众们亮了一下,这才交给了戏班的人。
讨到了喜钱的戏子们高兴了,音乐声又响了起来,表演 就要开始了。这时,坐在台子下面的人们都集中了精神,听着报幕员报着节目,节目一报完,悦耳的音乐又响了起来,只是依依呀呀的声音,我听不懂了,不过,看着这些看戏的老人们,还是很高兴的,大家 在一起,不就是图个乐呵嘛。
大哥二哥们忙了起来了,他们手里拿着烟,在 招呼着客人,大阳大一点了,我搀着老太出来了,寿星今天穿得一身酒红颜色新上衣,戴着一顶暂新的毛线帽子,手里拿着一个麒麟拐杖,她满面笑容地落坐以后,接受人们的祝贺。
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人们笑吟吟的,不管是哪一个客人,首先都是来跟老太说一个话了,老太笑着,露出了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老太其实一点儿也不显老,她的脸上的皱纹也不是蛮多,在我的眼中,她只是年纪有那么大了,是那个笑呵呵的老太。
二婶他们一家人来的有一点早,不过,堂姐并没有来,听说是要上班了,在我们大家看来,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你真的有那么地忙嘛,老太这是过一百岁了,嫂子们好像说起来,一脸的不屑。
“还是一个大学生了,那么大的岁数了,也不晓得找个男人生个孩子,一个人过着,算个什么嘛?”二嫂悄悄地跟我说道。
“哈哈,真的是苕了,男人会找小三,你为什么还要单着嘛,你也要找一个男人,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气气他才对了。”我不由地笑了。“真的是不会想了”
“没有一点意思了,我们那么远都回来了,她就在宜昌上个班,竟然连老太的生日也不回来,太没有意思了。”大嫂不满意地愣着眼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