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来报,说郭侃求见。
刘骁就知道郭侃得来,宋元和谈,把河北群雄的身份搞得非常尴尬,作为他们的代表人物,郭侃可不是得来探探口风,太师是不是打算抛弃俺们这些带路党了。
刘骁让王力先把官家请来,他时时刻刻在教育官家怎么当个好皇帝,这种场合必须让小皇帝旁听。
屋外,郭侃忧心忡忡,他的河北制置使的位子还没暖热,宋元就议和了,而且是以黄河为界,那河北岂不是还在大元的版图内,这些人咋办,忽必烈秋后算账,还不人头滚滚,郭侃自然不相信刘骁会背信弃义,对蒙古人都如此仁慈,遑论北地汉儿。
片刻后,王力来请郭老令公进来叙话,郭侃进门发现官家也在,代表这是一次正式的君臣之间的对话。
主谈的还是刘骁,他向郭侃详细解释,大宋并不是放弃河北,你们河北豪族几百年来跪这个拜那个的,就没想过有朝一日挺起脊梁自己当家做主么。
此言一出,郭侃茅塞顿开。
妙啊,河北独立,那自己起步就成了开国君主一般的存在了,对,自己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威信。
刘骁紧跟着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雄心壮志。
“河北建立非武装缓冲区只是权宜之计,下一步忽必烈会退出大都,以上都为都城,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伺机南下,但是他等不到那一天了,忽必烈的寿数还有五年到十年,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就算不死,精力也大不如从前,河北群雄,从唐末就开始打仗,几百年了,也该休息一下了,成立一个自治路,你老兄受累做个安抚使,等局势平定了,再老翼伏励,带兵西征。”
郭侃明白了,刘骁分明就是自己吞不下大都,借着忽必烈的刀割河北豪强的肉,同时也利用河北豪强进一步削弱蒙古人的实力,这一招够狠,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反正时间在南人这边,他们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强,军队只会越来越厉害,别想着什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过二十年,依然赶不上人家的脚后跟。
仿佛猜到郭侃的心思一般,刘骁又道:“河北豪族也可以派学生去临安读书,名额就给一千吧。”
郭侃急忙谢恩。
刘骁拍着他的肩膀说:“老郭,还记得在上海时我对你说的话么,普天之下,用汉字,尊圣人的,就是同胞,我为什么不打大都,就是因为蒙古人是可以争取的,他们弓马娴熟,吃苦耐劳,但是化不行,我们可以同化之,就像商周时的东夷人,现在谁还记得?”
郭侃刚想表达一些自己的敬佩之情,王力轻轻叩门,进来禀告:“大都使臣到。”
刘骁一凛,莫非有什么变故,传使者进来说话,来的还是老相识那木罕,见礼之后,他将来意道出,确实出乎预料
忽必烈要将自己的小女儿阔阔真公主嫁给刘骁。
这是善意的表达,游牧民族也没什么辈分的概念,刘骁自然不会接受,但他也不会拒绝,问那木罕公主芳龄多少。
“十七岁。”那木罕说,“阔阔真是我最小的妹妹。”
刘骁掐指一算,对官家说:“臣算过了,此女能旺夫,陛下不妨收为后妃。”
这是妥妥的政治联姻,身为皇帝就该承受这个,没得选。
赵雅十四岁,比阔阔真公主比赵雅小三岁,今年十七,民间有云,女大三抱金砖,结了亲,宋元就真成了亲戚之国。
官家当即传旨,封阔阔真公主为元贵妃。
刘骁很欣慰,官家长大了,能以一个政治家的高度看问题了,他连公主长啥样都不关心,是不是残疾也无所谓,只要是忽必烈的女儿就够了。
王力又来敲门,这回脸色凝重,对刘骁附耳密语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