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说:“聂军门就够你们喝一壶的,遑论刘骁。”
克林德说:“谁是刘骁?”
纳兰说:“你少打听。”
谈不下去了,大清寸步不让,从未有过的强硬,这也在使团众人的预料之,国人向来色厉内荏,朝令夕改,嘦再坚持一下,这个蓝将军就会改主意。
自始至终,端郡王连个半句插话都没有,似乎只是来旁观的。
克林德回去了,端王也走了,一小时后,迟迟不见使团撤离,纳兰正要下令开炮,荣禄派人来请纳兰,有要事相商。
“告诉堂大人,末将没空。”纳兰毫不客气怼了回去。
荣禄是堂堂的军机大臣,说话竟然不好使,却又无计可施,国家已经乱成这副模样,他也顾不得尊严了,亲自跑来找纳兰,直接把话挑明,洋人不能出京。
“不是你们下最后通牒让洋人十二时辰之内离京么?”纳兰大为不解,“怎么一会一个变,别说洋人,就是卑职也糊涂了。”
荣禄一跺脚:“此一时彼一时,洋人不能出事,一旦出事,你我万死莫辞。”
纳兰说:“卑职是个武将,堂大人请明示。”
荣禄说:“洋人无理都要闹三分,得理更加不饶人,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现在已经打死打伤大批洋人,剩下的再有三长两短,将来如何收场。”
纳兰说:“把他们送去天津,就不会再有死伤。”
荣禄说:“这事儿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纳兰顿时明白了:“卑职懂了,京城乱不乱,端王说了算。”
荣禄欣慰,这小子总算不辜负湖北佬九头鸟的名头,不算太傻,京城的复杂政治局面一点就透。
最喜欢乱的人是端王,只有浑水才能摸鱼,此刻端王正急匆匆赶往紫禁城面见太后,声称自己刚和洋人谈判回来,东交民巷的公使团开出一些要求,只要朝廷办到,就拍电报给天津的联军,就此罢兵。
“洋人想要什么?”慈禧问了一句。
端王拿出一张纸念道:“第一条,由列强决定皇帝的住所。第二条,列强代大清朝廷征收钱粮税赋。第三条,列强代大清掌管全国兵马。第四条,归政皇帝。”
一只戴满珠宝和长长假指甲的养尊处优的手重重拍在龙椅扶手上,慈禧不敢相信洋人如此猖狂,这四条没一个能答应的,没了赋税和军队,朝廷还是朝廷么,归政皇帝,自己就是第一个被清算的。
洋人这是不打算好了,那就别怪老太太下狠手。
“端王,你觉得这一仗能打么?”慈禧在做最后的心理建设。
端郡王载漪以头抢地:“太后,有几十万扶清灭洋的义民,何愁打不赢。”
慈禧道:“找几个翰林草拟宣战诏书吧,要写出大清的国威来。”
载漪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