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方不服气:“父亲,此二人有如此能耐?”
李鸿章说:“正是,才能直追曾文正公,魄力堪比左文襄公,中国有此豪杰,幸甚,幸甚。”
李经方傻眼了,父亲居然拿曾国藩和左宗棠来赞誉这两位,这是多高规格的夸奖啊。
盛宣怀到底聪明人,李鸿章年纪大了,对权力没那么热衷了,自己该找新的靠山了,听这意思,李鸿章挺看好这两人的,那不如顺水推舟,改换门庭。
李鸿章多精明老道的人物,早就筹谋好了,他对老部下和儿子说,大清十年内将亡,但接下来的局面更为复杂。
“刘蓝只能存其一。”李经方说,“自古以来哪有天存二日山容二虎的道理。”
李鸿章叹气:“二人必有一战,决出胜负后,国家才能太平。”
盛宣怀问:“老师以为谁能胜出?”
李鸿章说:“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但失民心者必失天下。”
……
次日一早,翁同龢换上朝服,挂上朝珠,戴上双眼花翎的官帽,和以前那样上朝去了,他是做过军机大臣的人,进了宫就直奔乾清门外军机处而去。
军机处的板房拆了,只留下一片空地,翁同龢愣在当场,再看乾清门前的侍卫们,人数少了许多,面孔也很生疏,上前叙话,更是大惊,留用的侍卫全是汉侍卫,一个满蒙侍卫都没有。
所谓汉侍卫并非是汉族出身的侍卫,而是武进士出身的,自己考出来的工作,而满蒙侍卫则是全靠出身,在具体工作中,满蒙侍卫也更轻松,不负责夜里锁门,值夜班也只值前半夜,苦活累活都是汉侍卫干的,但在到年龄外放时又不一样,满蒙侍卫出去就是副都统,副将总兵啥的,汉侍卫就没有特殊待遇,只能当个绿营千总。
留用的汉侍卫们属于既得利益者,一个个精神焕发,威风凛凛,翁同龢和他们聊了一会,提出要见皇帝,代请传达,侍卫们就变了脸色,说这可不行,不合规矩,得先去西苑侍卫处报备登记预约。
翁同龢没和他们争辩,这是新规矩,保不齐还是皇帝自己定的,得遵守,他只是不解,啥时候侍卫处搬到西苑办公去了。
穿过西华门来到西苑,正打听侍卫处在哪儿,只见一群平民打扮的人匆匆而出,急不可耐,彼此间还议论着什么,翁同龢拦住一人问道:“尔等是何人,何事惊慌?”
那人看他头品顶戴,双眼花翎,一品仙鹤补服,不敢怠慢,自我介绍说是宣武门内同仁报馆的记者,来此参加记者发布例会的,今儿皇上又发圣喻,事关天下人的脑袋,岂能不重要,现在自己要赶紧回去刊发印刷,早印出来的,就比别家早挣钱。
翁同龢拖着他不让走,非要问出具体内容来。
那记者一跺脚说道:“一句话,剃发易服,从即日起大清实行发型自由,无论满汉,留发辫,蓄发,剃洋头,均属个人自由,朝廷不再干涉,服装也一样,爱穿什么穿什么,朝廷不管了,这才是真文明,真进步啊,皇上圣明,那啥,老大人,我先走,您慢点~”
记者拔腿走了,只留下一个呆若木鸡的翁同龢,皇上一天整一个景,步子迈得忒大,这般激进,这般自如,还要自己这个帝师干什么。
养心殿内,光绪打了个哈欠,他根本不晓得外面发生的事情,这些圣喻都是刘骁借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反正皇帝的意义就是一枚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