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找外援 毛卫平

<div class="contentadv"> 树冠下吊起来的大灯替代太阳,在钩索上匀速移动,经过雾气过滤后,就可以模拟出八成的阳光直射效果,而且亮度上比太阳光更高。

因此,他早就想不起齐郁这个人了,一度认为是诈骗电话。

电视剧里她的第一个大特写,顶着少女的双环髻,跪在地上仰起头看向皇帝,满满的胶原蛋白和少女感,毫无违和,简直逆天。

毛卫平擎着一块红烧羊排,说的兴高采烈,倒是一点儿也没有面对大导演的拘束。

等到搞清楚是大导演陈一鸣的邀请之后,毛卫平二话不说推掉所有的预约,搭当天的飞机直飞银川,第二天中午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皇城镇。

齐郁也一下子茅塞顿开,指出如果是棚内拍摄,光线的可控性大大提升,那样演员的妆造就可以进行针对性调整。

齐郁记忆里,那场戏整整拍了三天,足足13次。

有些演员,天生就不适合出演某种角色,硬件不达标,妆造、灯光、摄影、演技等再如何出色,也只是在50分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因此在他那里,演员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先确定妆容,再搭配服饰,然后调整场景和打光。

第二天剧组幕后兵分两路,路平指挥置景组开始进驻胡杨林,在王礼荥的指挥下搭棚。

陈一鸣掰了半个馒头,在羊排的汤汁里蘸了个饱,一边听一边嚼。

接到齐郁电话时,正在给新娘子上妆的毛卫平,简直以为自己幻听了。

陈一鸣本想让他先休整一下,毛卫平却是神采奕奕,坚持立刻就开工。

陈一鸣则与齐郁、崔放、林萧和火速赶来的毛卫平一起,围着两个小演员调整妆造。

与《木兰》不同,《大唐宫廷》里的武则天,选择用一个女演员从头演到尾,14岁进宫的是她,67岁登基的还是她。

等毛卫平说完一大段话后开始吃肉,陈一鸣才说道,“毛老师,我听齐老师转述过你的想法,你刚才说的合适,我深以为然。

只不过我想象中的合适,肯定与你脑海里的合适有出入,毕竟合不合适,是一个主观上的概念。不同的人,必定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咱们之间的业务探讨,可以限定在技术的层面上。

在这个范围内,我给伱最大的授权,不管是化妆师本职的妆造,还是演员的服装,打光的配合,亦或是场景的改造,你都可以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