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拾遗和郑双成走过去,那学子刚作完,见到魏拾遗和郑双成来了,连忙让他们过来坐下,然后热情的让魏拾遗和郑双成也来一首。
魏拾遗哪会作诗,作诗的要求可多了,平仄,押韵,对仗,每一处都要仔细小心注意才能出来一首诗,这还不算,要说一首诗的完成度,还得看整首诗的意境。只凭借技巧做出来的诗只有形没有神,这也不算的。
他连忙摆手,直直说道:“别了,师兄你就饶了我吧,我这水平就不拿出来献丑了,你们作,我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魏拾遗不作,那几位师兄侧头看向了郑双成。郑双成小胖子比魏拾遗还不如,他是一心钻在医学里去了,让他说医理还行,作诗……可以说是非常有难度了。
可令魏拾遗意外的是,郑双成竟然答应了下来,许是今天的天气好,他的性质高涨,于是就说:“行,拾哥儿不来我来。不过我这水平一样不行,所以就不作诗了,背一首可好?”
“哈哈哈,行,不作诗背一首也行。”
郑双成小少年连忙说道:“那我便来背一首杜老先生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好!”一个师兄拍手说道,“杜老先生的这首诗和我们现在很是相似,有车,有亭,还有枫叶。”
魏拾遗也跟着笑着说道:“成哥儿选的这一首诗确实不错,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情景。”
杜牧老先生的《山行》,讲的就是他太过于喜欢那美丽的枫叶而停下车来欣赏,看着那绚丽的晚霞和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最后流连忘返,不舍离去,然后在那样的情况下有感而发做了一首诗出来。
更深层的意思或许和他们现在的意境不符合,但至少从诗句表面看来,是符合他们现在的情景的。
作完了诗,众人就开始吃东西了,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说笑。这些师兄师弟大多都是学正统中医的,只有吴飞他们几个是学的外科,不过此时他们之间已经不见疏离,反而很是和谐。
“吴师兄,不瞒你说,以前我们都觉得你们那个院的人非常的古怪,还曾今对你们有所偏见。可这些日子相处之后,我们才发现,你们和我们也是一样的。”一个学子拿着酒杯和吴飞对饮,“之前是我做得不对,在这里,师弟敬你一杯,还望你不要介意。”
吴飞倒是不介意,他笑着喝了那杯酒,说道:“哪能呢,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人总会有一些想法。但只要了解了,理解了,不有偏见,那也是没有关系的。”
“魏师弟,我也敬你一杯。”
魏拾遗在旁边吃着点心喝着茶,就听见那个师兄端着酒杯向他敬酒。
魏拾遗是没有喝酒的,他年纪还小,还没到喝酒的年龄。虽说十二岁在古代不小了,可是在现代还是小学生,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主义接班人,坚决贯彻党的未成年不喝酒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