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饿了不就得了吗?
于是周 就在魏拾遗这里吃了一顿,为了招待周 ,魏拾遗亲自下厨。虽说他自己这里认为已经报完了嗯,周 那里也没记着那恩情,但是魏拾遗还是记得当初对周 说的那话。
很快几个菜就炒好送上了桌,为了方便,吃饭的时候用的桌子也是新弄来的旋转餐桌。旋转餐桌算是魏拾遗真真切切的看到的现代的东西了,外卖也算,手术工具也算,但是那两样他都时机参与了,因此就没有多少惊奇的感觉。
可是旋转餐桌他只是提供了一个点子,怎么制作都是别人弄得,因此用手转动桌子夹菜,他真的觉得有点感动和怀念。
不过……魏拾遗在感动怀念之余,还有一点小好奇。
他很好奇那个老先生到底是谁,怎么还有这种怪脾气,只吃自己面前的菜。
他这会儿好奇着,却没想到没过两天他就亲自见到了那老先生,然后他明白了那老先生并不是怪脾气,而是他根本就注意不到他吃的什么。
那是在两天之后,他在书院学习的时候,王助教和林助教叫他陪着一个官员参观书院。本来是轮不到像魏拾遗这样的没有功名,也没什么地位的普通学生的,但架不住魏拾遗设计出了手术器具,还弄出了外科救人的案例,于是他就挣得了一个位置。
魏拾遗起初是不知道那官员来的目的的,后来去了才知道这和扩展书院收取学生有些关系,那位老先生是来书院视察的,要是合适,太医局可能就会增加学生名额。
北宋的正规郎中不算多,相比较考科举的学生来讲,真的少太多了。很多学子都会一点小医术,因此那些学子宁愿选择考科举,也不会去学医,毕竟学医出来前程有限,这也是儒医的由来。
另外就是北宋虽然对医学比较看重,但是太医局每年只收取一百二十个学生,因此人数就更少了。
魏拾遗之前就想过太医局收的学生是不是太少了,毕竟要是北宋打起了仗,伤者变多,郎中岂不就是供不应求?况且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神宗不趋于守成,而是想收回领土,所以打仗应该是势不可挡,那么书院就应该收取更多的郎中。
他却没想到,他前段日子刚这么想,这段日子他的想法就成真了。
此时魏拾遗还不知道他们陪同的那个官员就是周 口中说的老先生,是他们一起看完了书院,然后出去吃饭的时候他才猜出来的。
那位老先生不喜说话,说话的方式也让人颇为不能理解。说好听一点是比较耿直,说得不好听那就是不给人面子,很直。不仅如此,那个老先生还非常的固执。
当时他们几人正在看书院,太医局虽然不算大,但是要看个仔细所费的时间也不少。那种场合魏拾遗是说不上话的,只有涉及到手术器具以及外科手术的时候他才说得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