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面色凝重地看着无人机拍完整个村子,粗略估计出目前室外可见的蚕蛾超过三百只,蚕虫超过两百只,蚕茧则接近四百,显然还有不少活体在里面等待破茧。在不到一百户的村落里有这么多巨型蚕类,这个数字听起来可怕,但比起这个村子里总共近四十张的养蚕数量来说,几百只已经是非常底的变异率了。

一名被派到现场的农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四十张蚕,实际上的蛹头数能超过八十万。八十万的蛹头对上不到一千的变异,这个变异率已经和人类的异能者差不多了。另外,雌性蚕蛾看起来还是不会飞,它的翅膀比例还是太小了。”

有人搭腔道:“不会飞就是好事啊,至少不会在别的地方产下后代。”

另有人反驳道:“但这并不代表别的地方没有变异的蚕蛾……”

说话间,无人机又到了村外的养蚕厂。

养蚕厂占地面积上千平米,从外表看就是一个灰扑扑的水泥建筑,有窗有门,没什么设计感。它的周围趴了十几只巨型蚕蛾,但没有茧,也没有卵。即便外墙上沾着或浅或深的鳞粉印子,那也让人觉得视觉上干净多了。

完全是和村子里的情况对比之下的效果。

“这些应该都是雄性蚕蛾。”农业专家仔细看了看,“没有茧,代表它们都是飞来的,养蚕厂里有雌性在吸引它们。”

“这个厂房是铁门铁锁,窗户又很小,所以里面如果有巨型蚕蛾,很可能爬不出来。”黄立峰开口道,“有个窗口开着,无人机进得去吗?”

无人机当然进得去。

这一进去……就觉得村子里其实还是很温柔的。

养蚕厂里的情况,非要形容的话就是这样的:最下面一层是被压塌的养蚕匾,横七竖八的,一块压着另一块的;往上一层是正常蚕虫的尸体,养蚕匾之间当然也夹杂了许多,有些还被压扁挤出了黏液;再往上一层是变异的巨型蚕虫,有死了蜷缩的有活着蠕动的,相互挤着,叠了两三层;最上面一层就是巨型蚕蛾了,也是有死有活,就这样爬过同类的尸体、活体。

而在养蚕厂内部的墙壁上,挤着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蚕茧。这里没有施展的空间,蚕茧一边贴着墙,另一边直接黏在同类的尸体层上,或其他茧的侧上方。有几个“技术清奇”的,甚至直接就着尸体层平结了一个茧,或者以两个茧为基底在它们结茧……总之,几百个茧从周边往中间延伸,茧上面还趴着蚕虫、蚕茧和蚕蛾。

除此之外,淡黄色的蚕卵、黑色的粪便粪便,哪哪都是,狭缝里尤其多。还有小部分生命力顽强的正常蚕蛾,钻着缝隙结了茧,也在养蚕厂里完成了生命的最后部分。

看到这一幕,即便是刚刚经历了村中洗礼的众人,也难以自控地感到头皮发麻。

要不是养蚕厂的窗户够高,只怕无人机都飞不进去,因为窗口只会被这些一层一层叠起来的巨大身躯直接堵死。

因为还是白天,无人机从这可怕的白色世界里全身而退,又飞往了桑树林。